赵驹: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国资国企改革新路径

赵驹老师赵驹 注册讲师 20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政策解读

课程编号 : 39231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国资国企管理人员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资与国企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更进一步地对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国资国企管理者都应当关注和学习。本课程从“四阶段历程”、“三大原则”、“五个方面”、“七个突出”、“45项任务”、“15个关注点”及“五方面具体工作”,解析三中全会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结合新近的国资国企改革的文件要求,分享系统化改革思维。

【课程收益】

★ 全面了解三中全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要求。

★ 学以致用,提升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理论认识和运营能力。

【课程时间】

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国资国企管理人员

【课程形式】

内训

【课程大纲】

一、国资国企改革四阶段历程

(一)经营管理方式改革时期

(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时期

(三)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时期

(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时期

二、国资国企改革的三大原则

(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三)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三、国资国企改革重点把握五个方面

(一)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二)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三)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把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四、国资国企改革的七个突出

(一)突出协同

(二)突出价值

(三)突出聚焦

(四)突出深化

(五)突出分类

(六)突出原创

(七)突出效率

五、国资国企改革的45项制度和机制类任务

(一)制度类改革任务25

(二)机制类改革任务20

六、国资国企改革的15个关注点

(一)如何完善管理监督的体制机制

(二)如何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性协同

(三)如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并优化结构

(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如何做强做优做大

(五)如何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六)如何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七)如何完善主责主业管理

(八)如何明确国有资本的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

(九)国有资本的布局调整要如何进行深化

(十)如何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的安排

(十一)如何深化两类公司改革

(十二)如何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的评价制度

(十三)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分类考核

(十四)如何开展国有经济的增加值核算

(十五)如何对自然垄断行业和环节健全监管体制

七、国资国企改革的五方面具体工作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完善公司治理

(三)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五)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课间互动4-6次

赵驹老师的其他课程

• 赵驹: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改革新路径
【课程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更进一步地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国企管理者都应当关注和学习。本课程从“七个强调”、“15项关注点”、“六大领域”等方面,解析三中全会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结合近年来国资国企改革的文件要求,分享系统化改革思维。 【课程收益】 ★ 全面了解三中全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要求。 ★ 学以致用,提升国企改革的理论认识和运营能力。 【课程时间】 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课程形式】 内训 【课程大纲】 一、七个强调:三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的具体要求 1、强调协同 2、强调布局 3、强调定位 4、强调分类 5、强调评价 6、强调创新 7、强调深化 二、15项关注点:三中全会后关于国企改革的思考 1、如何完善管理监督的体制机制 2、如何增强各部门战略协同机制 3、如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4、如何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5、如何增强核心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6、如何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企功能定位 7、如何完善业主责管理 8、如何明确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 9、如何调整国有资本布局 10、如何健全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 11、如何深化两类公司改革 12、如何建立国企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13、如何完善国企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14、如何开展国企经济增加值核算 15、如何推进竞争性环节的改革 三、六大领域: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 1、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 2、混合所有制改革 3、完善公司治理 4、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5、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6、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 赵驹:道德经中的统御之道
【课程背景】 《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蕴含的管理哲学值得不断学习、挖掘与运用。本课程结合《道德经》和现代企业管理,从十二个方面梳理其中的“统御之道”:“修身之道”、“自律之道“、”御下之道”、“做事之道”、“战术之道”、“组织之道”、“竞争之道”、“合作之道”、“交流之道”、“变通之道”、“细节之道”、“智慧之道”。课程将《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紧联系,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赋能。 【课程收益】 1,整体了解《道德经》的概况、哲学价值与人生智慧。 2,学以致用,用《道德经》智慧指导管理和领导工作。 【课程时间】 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中高层管理人员 【课程形式】 内训 【课程大纲】 序言 ——“智慧瑰宝”《道德经》概要 一、管理者的修身之道 1、人格魅力:“太上,不知有之” 2、善待权力:“功遂身退” 3、发挥众长:“冲气以为和” 4、修身为要:“柔弱处上” 二、管理者的自律之道 1、得意不忘形:“宠辱不惊” 2、胸怀宽广:“功成而弗居” 3、坚守自我:“善建者不拔” 4、保持本色:“独立而不改” 三、管理者的御下之道 1、以身作则:“不言之教” 2、体谅下属:“为而不恃” 3、宽以待人:“不以兵强天下” 4、修炼领导力:“柔弱胜刚强” 四、管理者的做事之道 1、目标制定:“道法自然” 2、工作推进:“勇于不敢” 3、做事智慧:“燕处超然” 4、做事哲学:“不失其所以者久” 五、管理者的战术之道 1、核心竞争力:“弱其志、强其骨” 2、稳中求胜:“大器晚成” 3、规避风险:“反者道之动” 4、培养下属:“无为而无不为” 六、管理者的组织之道 1、企业文化:“道可道,非常道” 2、防控之道:“惟道是从” 3、真正有为:“以其不争” 4、以人为本:“天大地大人亦大” 七、管理者的竞争之道 1、明察秋毫:“其未兆易谋” 2、危机预防:“慎终如始” 3、危机应对:“福兮祸兮” 4、把握机遇:“号而不嗄” 八、管理者的合作之道 1、刚柔并济:“取之予之” 2、凝聚人心:“涤除玄览” 3、团队包容:“圣人不积” 4、合而不同:“能知古始” 九、管理者的交流之道 1、坚守信用:“少私寡欲” 2、注重交流:“美言可以市” 3、保持谦虚:“悠兮其贵言” 4、处好关系:“以道佐人主” 十、管理者的变通之道 1、变通为王:“以奇用兵” 2、变中取胜:“不足者补之” 3、科学管理;“善为士者,不武” 4、寻求契机:“不争而善胜” 十一、管理者的细节之道 1、事精于细:“见小曰明” 2、发现规律:“生于毫末” 3、做足细节:“图验证于其易” 4、注意执行:“始于足下” 十二、管理者的智慧之道 1、人生智慧:“为学日益” 2、生存智慧:“大巧若拙” 3、成事智慧:“上善若水” 4、成功智慧:“行于大道” (课间:互动4-6次)
• 赵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新思维
【课程背景】 管理工作,古已有之,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中国智慧,以及后世历代名家,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从智慧到管理的路径,筑就成了一条阳光大道,其中的智慧谋略,甚至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比拟之。而现代管理,则是百余年来由西方学者不断研究提炼而成。在管理工作中,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切实掌握现代管理新思维,以扬弃的方法,有效地汲取前人智慧,凝炼出自身的管理和管理艺术,尤其是近年提倡管理中的“控(降)本增效”管理理念,对各级管理者,都大有裨益。 【课程收益】 ★ 系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 掌握现代管理新思维。 【课程时间】 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中高层管理者 【课程形式】 公开课 【课程大纲】 上篇: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一、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1、“为政以德”的治国管理智慧 2、“子帅以正”的表率管理智慧 3、“君子九思”的内省管理智慧 4、“三戒三畏”的自律管理智慧 5、“听言观行”的鉴人管理智慧 6、“任而能信”的换心管理智慧 7、“以和为贵”的亲善管理智慧 8、“和而不同”的差异管理智慧 9、“过犹不及”的中庸管理智慧 10、“学而不厌”的为学管理智慧 二、道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1、“道法自然”的顺性管理智慧 2、“无胜于有”的高超管理智慧 3、“执古御今”的前瞻管理智慧 4、“百姓之心”的为心管理智慧 5、“自知者胜”的内求管理智慧 6、“不言之教”的身教管理智慧 7、“知盈处虚”的知止管理智慧 8、“为而不争”的善胜管理智慧 9、“柔之胜刚”的尚柔管理智慧 10、“无为而治”的太上管理智慧 三、法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1、“抱法处势”的重法管理智慧 2、“以术为用”的权术管理智慧 3、“以势为尊”的权势管理智慧 4、“邦之利器”的赏罚管理智慧 5、“尽人之智”的用智管理智慧 6、“官不兼职”的专职管理智慧 7、“在旁为害”的近侍管理智慧 8、“亡身绝世”的十过管理智慧 9、“明主治吏”的治吏管理智慧 10、“今争于力”的用力管理智慧 四、兵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1、“未战庙算”的战略管理智慧 2、“悬权而动”的利害管理智慧 3、“知己知彼”的调研管理智慧 4、“将孰有能”的选将管理智慧 5、“求之于势”的任势管理智慧 6、“以迂为直”的思维管理智慧 7、“君不御将”的授权管理智慧 8、“上下同欲”的团队管理智慧 9、“治心治气”的激励管理智慧 10、“以水为师”的权变管理智慧 五、佛家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内容略) 六、中式管理智慧之精要 1、管理哲学 (道法自然、中庸之道、自强不息……) 2、人本管理 (利用厚生、近悦远来、应天顺人……) 3、战略管理 (运筹帷幄、高瞻远瞩、韬光养晦……) 4、管理精神 (励精图治、锲而不舍、矢志不渝……) 5、管理道德 (上善若水、动心忍性、鞠躬尽瘁……) 6、民主管理 (集思广益、从谏如流、礼贤下士……) 7、文化管理 (内圣外王、兼容并包、人同此心……) 8、创新管理 (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不破不立……) 9、权变管理 (随机应变、守经达权、当机立断……) 10、基础管理 (取长补短、名副其实、工事利器……) 中篇:现代管理新思维 一、现代管理百年启示 1、管理学的诞生 2、泰罗与科学管理 3、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 4、定量方法与管理科学 5、系统观点与权变观点 6、战略管理的重视 7、全面质量管理 8、变革与学习型组织 9、顾客关系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10、管理有规律,管理无定式 二、管理学的经典定律 1、计划与决策管理 (沃尔森法则、二八定律、马太效应……) 2、创新管理 (达维多定律、路径依赖、韦特莱法则……) 3、营销管理 (福特法则、雅各布斯定理、蝴蝶效应……) 4、危机管理 (里杰斯特论断、赫勒法则、崔西法则……) 5、制度管理 (热炉法则、破窗理论、洛克忠告……) 6、员工激励管理 (罗森塔尔效应、德西效应、坎特法则……) 7、人才管理 (晕轮效应、松下论断、彼得原理……) 8、团队管理 (凯利法则、史提尔定律、艾德华定理……) 下篇:控本增效——传统智慧对现代管理新思维的指引 一、“控人本,增人效” (一)“控人本”,防范识人用人误区 1、孔子论“小人”与“君子” 2、《庄子》“识人九法” 3、《韩非子》“五蠹”、“八奸” 4、《孙子兵法》“将之五能”、“将之五危” (二)“增人效”,用好各类人才 1、战国四公子之用人之法 2、唐太宗用人艺术 3、唐代宰相李义府《度心术》 4、明代首辅张居正《驭人经》 5、清代名臣曾国藩《冰鉴》 二、“控事本,增事效” (一)“控事本”,控低谋事风险 1、《道德经》的至高智慧 2、《孙子兵法》“五事”、“七计” 3、司马懿的运筹谋略 (二)“增事效”,提高成事把握 1、商鞅“徒木赏金”的信用理念 2、诸葛亮的谋事智慧 3、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 三、“控财本,增财效” (一)“控财本”,提倡勤俭节用 1、《史记·货殖列传》的财用之道 2、提倡节俭的著名诏书奏折 3、《增广贤文》的勤俭佳句 (二)“增财效”,提高财用效力 1、陶朱公范蠡的经商之道 2、贾谊《论积贮疏》经典思想 3、晋商徽商的经营理念 四、“控物本,增物效” (一)“控物本”,用足现有资源 1、桓宽《盐铁论》的资源思想 2、历史上的“资源战” 3、如何走出“改稻为桑”的悖论 (二)“增物效”,创新资源利用 1、明代《天工开物》中的创新思想 2、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资源利用之法 3、清代洋务派的科技强国理念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