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作为重要的支持职能,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与更新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财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新颁布的会计准则,牛鑫宇教授的《财务人员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课程应运而生。该课程以近年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结合理论与实践,旨在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理论的发展,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2017年7月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进一步趋同。这一变化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深入理解新准则的内涵与外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
另外,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还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新旧准则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在企业财务报表中体现这些变化,都是本课程需要重点解读的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财务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的会计准则,提升企业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本课程的设计旨在确保参与者能够深入理解新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具体收益包括: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每部分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以下是课程大纲的详细介绍:
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会计准则调整的背景及近年公布实施的会计准则简介,帮助学员建立对当前会计环境的全面认知。
此部分将深入解读收入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收入确认的五步法和实际案例分析,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收入确认的实务操作。
通过对新旧准则的对比分析,解析金融工具的分类、确认与计量等内容,帮助学员掌握金融工具的核算技巧。
重点讲解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减值核算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以增强学员的实务能力。
介绍新租赁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租赁的识别、承租人及出租人的会计处理流程,以及租赁的披露与展示等。
课程将采用讲师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确保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会计准则是确保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框架,是由国家或相关机构制定的规范企业财务报告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比较性,增强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越发频繁,各国对会计准则的调整与统一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应运而生,并且对各国的会计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会计准则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开始。此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准则也经历了几次重要的修订与更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财政部开始着手对会计准则进行系统的修订,以便与国际接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建立,并逐步推动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对某些特定交易的处理方法和确认原则的改变。例如,在收入确认方面,旧准则主要依赖风险与报酬的转移,而新准则则强调控制权的转移。这一变化使得收入确认的时点和金额的判断变得更加清晰。
此外,新准则还在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帮助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核心内容是收入确认模型的建立。该模型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五个步骤来识别和确认收入。
在实际操作中,销售方提供无限连带责任保证的会计处理、提供担保的会计处理以及购买方附有回售权的会计处理等都是收入确认过程中的关键案例。通过具体的案例,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收入准则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强调对金融工具的分类、确认和计量。该准则的出台旨在提升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透明度和一致性。
金融工具的分类主要包括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以及金融资产的分类。财务人员需根据金融工具的特征,合理判断其分类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分为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和终止确认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财务人员需要遵循相应的会计准则,确保金融工具的账务处理符合规定。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是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需明确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减值核算等内容。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通常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而后续计量则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综合运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需及时对投资进行减值测试,确保资产的账面价值真实反映其经济价值。
通过对某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案例分析,学员可以深入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新租赁会计准则的出台,旨在提高租赁交易的透明度,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承租人和出租人需根据新准则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以便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租赁交易的经济实质。
租赁的识别主要涉及租赁的定义、范围及分类。承租人需判断租赁是否符合确认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处理。
承租人和出租人在租赁会计处理上存在明显差异,承租人需要进行初始确认、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而出租人则需遵循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
租赁交易的披露与展示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根据新租赁会计准则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增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可比性。
牛鑫宇教授的《财务人员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课程为财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会计准则。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中,财务人员唯有不断学习与提升,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不仅能够掌握新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还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解决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保障企业财务的安全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