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D提问法是一种结构化的讨论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会议和其他需要深入交流的场合。其名称来自四个关键部分的首字母缩写:O(Objective,客观)、R(Reflective,反思)、I(Interpretive,解释)和D(Decisional,决策)。这一方法旨在引导参与者从具体事实出发,逐步深入到个人感受、理解和最终的行动决策中,旨在促进更高效的沟通和更深刻的理解。
ORID提问法最早由加拿大的“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提出,旨在帮助团队在面临复杂问题时进行有效沟通。随着其在教育和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不断扩展,ORID逐渐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讨论框架。通过这种方法,讨论者能够更系统地整理思路,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探讨,进而推动决策的形成。
ORID提问法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对应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讨论目标:
ORID提问法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
在企业培训中,ORID提问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以下结合李一卓的课程内容,探讨ORID在培训中的具体应用。
在课程的开场部分,内训师可以利用ORID提问法引导学员讨论培训师的角色。通过提出“我们认为培训师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等客观性问题,了解学员的基础认识。在反思环节,可以询问学员对培训师角色定位的感受,例如“作为一名培训师,你是否感到压力?”进而进入解释阶段,讨论这些角色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最后,在决策环节,鼓励学员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培训师的角色。
在探讨成人学习特点时,可以通过ORID提问法引导学员进行深入讨论。例如,首先通过“成人学习与儿童学习有什么不同?”这一客观问题引导学员分享观察。在反思环节,询问“学习过程中,你最看重哪些因素?”让学员表达个人体验。在解释阶段,讨论学习金字塔的意义,最后在决策环节,鼓励学员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
在培训师的开场与收尾技巧中,ORID提问法可以帮助学员理解不同开场和结尾方式的影响。通过问“在开场时,哪些因素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引导学员讨论开场的重要性。反思环节可以提问“你曾经历过哪些有效的开场方式?”解释阶段讨论不同开场技巧的效果,决策环节则鼓励学员制定自己的开场与收尾策略。
在授课过程中,ORID提问法能够帮助内训师提高控场能力和互动效果。比如在讲授控场技巧时,可以问“当学员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员分析情境。在反思环节,鼓励学员分享自身经历,解释环节深入分析控场技巧的原理,最后在决策环节,鼓励学员制定应对策略。
ORID提问法在实践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ORID提问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讨论和决策工具,已在许多领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在企业培训中,通过引导学员从客观事实出发,逐步深入到个人感受和决策,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ORID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拓展,结合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