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新质生产力与流程化管理的背景下,班组作为企业的基层单位,其运作效率与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整个生产流程的顺畅运行至关重要。班组长作为这一流程化管理单元的核心引领者,其管理精细度、流程掌控能力以及对细节的把握,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以及团队士气的维持。但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班组长在管理流程中面临的普遍挑战:
· 众多班组长频繁感叹“压力巨大”!这背后的原因往往在于管理流程的不清晰、不高效,导致工作堆积、决策滞后。
· 不少班组长逐渐沦为“保姆式”管理者!这反映出管理流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使得班组长陷入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无法专注于战略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 许多班组长频繁奔波于各种“紧急状况”之间!这暴露出管理流程中缺乏预防和应急机制,导致问题频发、应对不暇。
针对这些流程管理中的困惑与挑战,本课程结合DeepSeek赋能理念,旨在通过数字化工具和智能化管理方法,帮助班组长理清复杂的工作脉络,构建一套高效、规范的流程化管理框架。本课程旨在助力班组长构建流程化管理思维,掌握实用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实现班组的高效运作。
课程收益:
l 掌握流程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与工具,结合DeepSeek工具进行流程自动化设计。
l 构建一套适合班组管理流程化框架,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流程实时监控与优化。
l 提升有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利用DeepSeek工具进行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l 学习生产现场流程化管理有效对策,结合智能设备进行高效巡检与异常预警。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班组长
课程特点:
数字化赋能: 结合DeepSeek赋能工具,帮助班组长实现流程化管理的数字化升级,提升管理效率。
实用性极强: 提升班组长流程化管理的能力,30%的理论+50%的方法+20%的实例。
问题导向: 基于班组长流程化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场景,引导班组长建立基本管理思维,给工具、给方法、给案例,即学即用。
互动体验: 通过互动体验式授课、丰富化接地气的案例分析、焦点问题的汇智研讨、自测把脉式的反思、实效化工具演练,让学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思顿悟。
课程大纲
第一章:流程化管理基本认知与DeepSeek赋能
解决问题:流程化管理认知不全、不正确导致流程化管理无法落地
一、流程定义及基本要素
1. 流程的定义
2. 流程的意义
3. 流程的特点
4. 流程的分类
5. 流程八要素
课程练习:画一个工作相关的流程图,结合DeepSeek工具进行设计。
二、流程管理的基本认知
1. 流程管理的定义
2. 流程管理的意义
3. 流程优化的方法
l 关键流程的识别
l 流程优化的思路
l 流程优化的步骤
视频欣赏:华为的流程管理
三、流程图绘制常见问题
1. 逻辑关系不清
2. 哪些情况下需要绘制流程图?
3. 流程图需要绘制到何种详略程度?
4. 如何确定配置流程的相关方?
5. 如何处理总流程图和分流程图的关系?
案例学习:贷款审批流程
成果输出:结合DeepSeek工具绘制班组关键流程图
第二章:流程化管理实操方法与DeepSeek赋能
解决问题:流程化管理方法缺乏或不正确导致流程化管理无法落地
一、APQC流程框架
l 1级——流程类别(Category)
l 2级——流程群组(Process Gr oup)
l 3级——作业流程(Process)
l 4 级——作业活动(Activity)
l 5 级——任务(Task)
课程讨论:好流程的标准有哪些?
二、流程改造六观察
1. 流程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2. 风险识别是否充分与过细?
3. 控制环节是否过多或缺乏控制?
4. 线路是否清晰?交叉线是否过多?
5. 是否有过多的迂回线路?
6. 输入、输出是否清晰?
课程练习:分析某流程图存在的问题,结合DeepSeek工具进行智能分析。
三、业务改进为目标
1. 一次诊断
2. 三次优化
3. 两个落实
4. 六个选择
四、流程改善五原则
1. 清除
2. 简化
3. 填补
4. 整合
5. 自动化
课程练习:改善某流程图,结合DeepSeek工具进行流程自动化设计。
五、流程优化的标准
1. 时间
2. 成本
3. 差距
4. 增值
课程练习:非增值活动有哪些?
六、流程优化五步骤
1. 小组动员
2. 现状分析及机会评估
3. 高阶设计
4. 详细设计
5. 实施及持续改进
5.课程练习:填写流程评估表,结合DeepSeek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与优化。
七、结合DeepSeek赋能工具流程优化实操篇
(一) 准备阶段
1. 明确目标
l 确定流程优化的具体目标,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错误率等。
l 这些目标应与组织的整体战略和业务部门的需求相一致。
2. 收集信息
l 收集与现有流程相关的所有文档、数据和员工反馈。
l 分析这些信息以了解流程的当前状态。
3. 定义范围
l 确定要优化的流程的具体范围,包括流程的起点和终点。
l 识别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利益相关者。
(二) 分析阶段
1. 绘制流程图
绘制现有流程的详细图表。
流程图应清晰地显示各个步骤、决策点、输入和输出。
2. 识别瓶颈和问题
l 通过观察流程图和数据,识别流程中的瓶颈、冗余步骤和潜在问题。
l 与流程参与者进行沟通,以获取他们对流程的看法和建议。
(三) 设计阶段
1. 制定优化方案
l 针对识别出的问题,制定具体的优化方案。
l 优化方案可以包括ESEIA原则中的方法。
2. 征求意见
l 将优化方案与流程参与者进行沟通,收集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l 根据反馈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四) 实施阶段
1. 制定实施计划
l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责任分配和资源需求。
l 确保实施计划与组织的整体运营计划相协调。
2. 培训员工
l 对流程参与者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新流程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l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员工能够顺利过渡到新流程。
3. 监控与调整
l 在实施阶段密切监控新流程的运行情况。
l 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五) 评估与改进阶段
1. 评估效果
l 收集数据以评估新流程的效果,如生产效率、成本节约、错误率等。
l 将评估结果与优化前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2. 总结经验
l 对整个流程优化过程进行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l 将这些经验纳入组织的知识库,以供未来参考。
成果输出:优化好的流程图
课程答疑与课程回顾
通过本次课程,班组长将不仅掌握传统的流程化管理方法,还能结合DeepSeek赋能工具,实现管理的数字化升级,提升班组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