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迅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员工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学习与发展的方式也随之改变。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注意力却在逐渐缩短。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2013年的8秒,这一趋势可能在未来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微课的应用,以适应现代员工的学习习惯。
微课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时间短、主题小、设计精悍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征在于:短、精、快。微课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员工的碎片化学习需求,使得学习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员工,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更好地设计微课,4S模型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包括四个关键步骤:明方向、定内容、设场景和优制作。通过这四个步骤,企业内训师可以有效地开发高质量的微课,确保学习内容能够落地并产生实际效果。
在微课设计的第一步,明确方向至关重要。方向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在选题时,内训师可以考虑以下六种适合分享的主题:
选题评估是确保微课成功的重要环节,评估的特征包括:普遍性、重要性和可复制性。通过选题表,内训师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受众对象、痛点、目标等信息,从而为微课的设计奠定基础。
内容的设计是微课成功的核心。在这一阶段,内训师需要避免以下两大误区:
萃取内容的过程可以通过“MEBM”法则进行:
通过这一过程,内训师能够更好地提炼出微课的核心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场景设计是微课成功的重要环节。通过情境化设计,内训师可以提升学习的沉浸感和参与感。SCQAR模型为场景设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
在撰写微课脚本时,内训师可以采用一页纸呈现法、标准脚本法或PPT备注法等多种方法,以确保信息的清晰传递和逻辑性。
最后一步是微课的制作。高质量的微课不仅依赖于内容的设计,还需要有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内训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通过这些制作技巧,内训师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微课,提升学习效果,帮助员工更好地吸收和应用所学知识。
4S模型为微课的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的框架,内训师可以通过这一模型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在明确方向、定内容、设场景和优制作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提升微课的质量,从而满足企业员工的学习需求。在微课的设计与实施中,内训师不仅要关注内容的传递,更要关注学习效果的落地与转化。通过实践与反思,企业能够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