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提升”。然而,如何确保培训成果的有效性,往往是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2019年人社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内训师,其授课有效性仅为16%。这表明,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讲师的呈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将围绕教学策略规划,结合企业内训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企业内部培训的效果。
教学策略规划是企业培训的基础,它不仅涉及课程内容的设计,还包括如何有效地传达这些内容。许多企业领导对内训师的能力存在误解,认为内训师不值得培养,或者认为外聘老师无法理解企业的专业知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内训师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其授课能力,还能增强其对企业文化和需求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课程设计是教学策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计中,企业内训师需要精准分析企业的培训需求。首先,内训师应从企业经营过程梳理需求,使用工具如营销价值链、项目管理思维模型等,明确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培训需求的萃取流程也至关重要。通过分析问题、现状和期望,内训师可以更清晰地识别出企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内训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策略规划,内训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种策略来提升学员的学习体验。
成功的开场能够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内训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场:
在培训的中场阶段,内训师需要保持学员的注意力,促进知识的转化。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有效的结尾能够帮助学员总结所学内容,并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内训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结尾:
内训师在企业培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教授知识外,还需具备引导和启发学员的能力。为了提升内训师的专业素养,企业可以通过TTT(Training the Trainer)课程进行系统培训。该课程不仅教授授课技巧,还强调内训师在实际授课中的应变能力和表达技巧。
内训师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
课程结束后,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是评估课程效果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员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根据反馈结果,内训师可以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授课策略,确保培训的持续优化。
教学策略规划是提升企业培训效果的关键。通过精准的课程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以及内训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企业能够实现学员行为的有效改变,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重视内部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内训师团队,以确保培训成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