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培训被视为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内训师的有效性对培训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2019年人社部的调查,未经系统培训的内训师,其授课有效性仅为16%。这一数据揭示了许多企业在内训方面存在的误区:认为现有讲师不值得培养、外请老师不懂公司业务、培训只是福利等。这些误解不仅影响了内训师的成长,也对企业的整体效益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系统的内训师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设计为期三天,内容包括授课技巧和课程开发,旨在让企业内部讲师、培训经理及培训专员掌握有效的培训方法和课程设计技巧。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实践让学员学会如何吸引和保持学员的注意力,使他们不仅能听懂,还能记住并运用所学知识,以达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提升”的目标。
课程共分为两个部分:授课技巧和课程开发。学员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入学习以下内容:
经过此次培训,学员将能够:
在企业内训中,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员工的学习效果。课程开发的七步法包括需求分析、课程破题、目标明确、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规划、课件设计和课程命名。这一系统化的方法论帮助讲师理清思路,确保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准确对接。
在课程开发的第一步,讲师需要从企业的经营过程梳理出培训需求,运用工具如营销价值链和项目管理思维模型,深入分析培训的真实需求。这一过程不仅要识别问题,还要明确期望的解决方案,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程破题是设计课程时的重要环节,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员的思考和兴趣。讲师需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讲这个课程?”从而确定课程的卖点与买点,确保培训内容能够满足学员的真实需求。
明确课程目标有助于设计出聚焦且有效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不仅关乎教学目的,还包括业务目标、绩效目标、能力目标和动机目标等多个维度。通过制定四级课程大纲,讲师能够更好地组织课程结构,使整体内容逻辑更加严谨。
内容设计应注重素材的收集和结构的优化,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实用性。教学策略则包括开场、学习组织和结尾的设计,讲师需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学员参与,提升学习效果。
内训师的授课技巧是课程成功的关键。通过TTT(Training the Trainer)系列课程,讲师将学习如何有效表达和传递知识,从而提升授课的感染力和学员的参与度。
许多内训师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难以有效传达。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系统的授课技巧培训。通过本课程,内训师将学习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肢体动作和逻辑表达,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进而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成功的开场能够有效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课程中将教授开场白的设计技巧,包括如何通过提问、引用、案例等方式引导学员的兴趣。同时,内训师还需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克服紧张情绪,以自信的形象面对学员。
肢体语言和表达逻辑是影响授课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现场练习,内训师将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增强表达的感染力,以及如何构建清晰的表达逻辑,使内容更具说服力。
综合来看,内训师培训不仅是提升培训师能力的必要手段,更是推动企业整体效益提升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与授课技巧培训,内训师能够有效改变学员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绩效目标。未来,企业应更加重视内训师的培养,为其提供系统化的培训支持,以确保内部培训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内训师的培训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能够为企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内训师,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