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微课设计是一种基于特定工作场景开发的微型课程,旨在通过生动的情境模拟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员在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因其短小精悍、便于传播和灵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情景微课的设计,强调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情境让学员在学习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近年来,随着企业培训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培训模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尤其是在内容的生动性和针对性方面。许多内训师在课程开发中,往往无法有效将知识与工作场景结合,导致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下降。因此,情景微课设计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内部培训、内训师培养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在当前企业培训中,微课的开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问题的解决方案。情景微课设计能够帮助内训师克服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在情景微课设计的初始阶段,内训师需要通过问题导入和场景分析来确定课程方向。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通过提出与学员工作相关的问题,引导学员思考课程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开发一门关于岩溶处理的微课时,可以问学员当前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挑战,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
明确课程的目标受众、解决的问题以及要传达的核心知识点。课程定位需要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脚本设计是情景微课开发的关键环节。内训师需要明确微课的学习目标,并根据ABCD法则撰写学习目标卡。具体步骤包括:
使用ABCD法则(Audience, Behavior, Condition, Degree)来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确保目标具体、可测量、具挑战性,并与实际工作场景紧密结合。
根据微课的类型(知识类、实践流程类、问题解决类),设计相应的课程脚本。每种类型的课程脚本应包括以下要素:
在完成脚本设计后,内训师需要进行课程的制作。这个过程包括画面制作和后期剪辑两个阶段:
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如H5微课、万彩动画微课),并根据课程框架填充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内容呈现的方式应具备吸引力,能够引导学员的注意力。使用SMART ART呈现法、色块呈现法等技巧,提升视觉效果。
通过音视频的后期剪辑,提高课程的整体质量。包括声音录制技巧、音视分开录制、后期的巧妙剪辑等,以确保微课的专业性和观看体验。
以中铁十四局隧道公司开发的岩溶处理微课为例,通过具体的情景模拟,内训师设计了一个生动的培训课程:
课程开始时,通过动画对话引入情境,王主管与技术员小张的对话使得学员能够迅速进入课程状态,理解课程的实用性。
课程内容包括六个步骤:施工补勘、钻孔施工、绘制包络图、充填混凝土、注浆施工、效果检查。这样的结构清晰明了,便于学员理解和记忆。
课程结束后,内训师安排学员进行总结与反馈,确保他们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促进知识的内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情景微课设计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情景微课可能会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为学员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同时,随着企业培训需求的多样化,情景微课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涵盖更多行业和岗位。
情景微课设计作为一种新颖的培训方式,通过将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和制作,内训师可以为学员提供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随着企业培训的不断发展,情景微课设计将在未来的教育与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