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的培训体系中,内训师的角色愈发重要。企业培训的核心目标是“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得到提升”。然而,许多企业在内训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授课方式上。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规划显得尤为关键。
根据2019年人社部关于企业内训状况的调查,发现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内训师,其授课的有效性仅为16%。这表明,企业内训师的自我培养与发展迫在眉睫。不少企业领导对内训师的培训存在误解,认为这些内训师不值得培养,或是外请的老师无法理解本公司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观点不仅限制了内训师的发展,也影响了员工的学习效果。
为了打破这种现状,企业需要认识到内训师的价值,并通过有效的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授课能力。通过本次为期三天的培训课程,学员将学习到授课技巧和课程开发的具体方法,真正做到让学员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带得走。
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的规划中,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要素,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估标准。
课程目标应当围绕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制定,确保培训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例如,可以通过营销价值链和项目管理思维模型来梳理培训需求,从而明确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课程内容应当经过精心设计,确保其逻辑性与连贯性。通过“破题图”的绘制与四级大纲的制定,可以帮助讲师更好地组织课程内容,使其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能够深入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引导者。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员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提升学员的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员的理解力和记忆力,确保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评估标准的建立应当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连。通过阶段性评估和反馈收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持续进步。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现场问答等方式,了解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反馈进行课程的优化。
在明确了课程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估标准后,接下来的步骤是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规划。
在课程开始时,内训师需要通过有效的破题技术引导学员思考课程的重要性。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员的兴趣,使他们意识到培训内容与自身工作之间的关联,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中应设计多种学习活动,确保学员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员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结束时,内训师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总结,帮助学员梳理重点知识,并通过答疑解惑、行动促进等方式,巩固学习效果。此外,通过升华寄语与感谢祝福,增强学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本次培训课程的设计旨在帮助学员掌握品牌课程开发的流程与关键步骤,规范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的设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学员在学习结束后,将能够自行绘制破题图、设计标准课件、绘制课程四级目录图、编写课程讲义、建立素材百宝箱等,真正实现教会他人的能力提升。
在企业内部培训中,内训师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培训效果的好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规划,企业可以有效提升内训师的授课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从而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得到提升”的目标。未来,企业应继续关注内训师的成长与发展,探索更多有效的培训方法与策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