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D焦点研讨法是一种结构化的问题讨论工具,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会议和团队协作等领域。该方法的名称“ORID”来源于四个关键阶段:Objective(客观)、Reflective(反思)、Intuitive(直觉)和Decisional(决策)。通过这些阶段,ORID法帮助参与者深入探讨问题、分享观点、识别情感,并最终形成共识或决策。本文将详细探讨ORID焦点研讨法的背景、应用、实施步骤及其在内训师综合技能提升训练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在现代教育和培训领域,教师和培训师面临着如何有效引导学员参与讨论和学习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学员的参与感较低,难以激发深层次的思考。ORID焦点研讨法的提出,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为讨论提供一个系统化的框架。
ORID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多种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团队沟通理论。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组织有序的讨论,促进参与者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帮助他们在集体智慧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ORID法的实施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
在这一阶段,讨论者聚焦于事实和数据。参与者需要回答“发生了什么?”的问题,收集与讨论主题相关的客观信息。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所有参与者对讨论的基础信息达成共识。
此阶段关注参与者的情感和感受。参与者需要回答“这让我感觉如何?”的问题,分享自己对所讨论内容的情感反应。这一阶段的目的是通过情感交流,增进参与者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在这个阶段,参与者开始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回答“我认为这意味着什么?”的问题。通过讨论各自的观点和直觉,参与者能够探索不同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最后一个阶段是形成行动计划,参与者需要回答“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的问题。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达成共识,制定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责任分配。
在内训师综合技能提升训练课程中,ORID焦点研讨法被有效地应用于经验萃取、微课开发和促动技术训练等多个环节。以下是具体的应用案例和分析:
在课程的第一天,内训师通过ORID法引导学员进行经验萃取。首先,教师引导学员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属于客观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员们讨论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成功案例。
接下来,在反思阶段,教师鼓励学员表达他们对这些经验的感受,探讨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反应。这一环节不仅增进了学员之间的互信,还帮助他们从情感层面理解经验的重要性。
在直觉阶段,学员们分享了他们对经验的理解和看法,探索了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微课开发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员识别出不同经验之间的共性,从而形成了更为清晰的技能萃取思路。
最后,在决策阶段,学员们共同制定了经验萃取的具体流程和标准,为后续的微课开发奠定了基础。
在微课设计训练中,ORID法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讨论微课内容设计流程时,教师首先让学员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微课的起源、特点以及设计的基本要素。
接着,教师引导学员分享他们对微课设计的反思,讨论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惑。这一阶段的交流,不仅让学员感受到彼此的支持,也为他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直觉阶段,学员们被鼓励表达对微课设计的个人见解,探索如何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创新设计。通过这种方式,学员们能够激发出更具创造性的想法。
最后,在决策阶段,学员们共同制定了微课开发的目标和结构,为后续的脚本编写和动画制作提供了指导。
在课程的最后一天,ORID法被用于促动技术的训练。教师首先引导学员了解促动的概念和价值,确保每位参与者对基本信息有清晰的理解。
在反思阶段,学员们分享了他们在实际应用促动技术时的感受和体验,深入探讨了这些技术如何影响培训效果。这一过程中,学员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接下来的直觉阶段,学员们讨论了促动技术在不同培训场景中的应用可能性,分享了各自的直觉理解,促进了思维的碰撞和创新。
最后,在决策阶段,学员们制定了如何在未来的培训中有效应用促动技术的具体计划,包括所需的工具和方法。
ORID焦点研讨法具有多种优势,使其在教育和培训领域广受欢迎:
尽管ORID法具备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教育和培训领域的不断发展,ORID焦点研讨法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该方法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ORID焦点研讨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讨论工具,不仅为教育和培训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团队合作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ORID法将在未来的教育和培训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