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是针对督导人员或一线主管进行技能培训的一种有效方法,起源于二战后美国生产局重建日本经济的背景。日本在战后展现出极为雄厚的技术劳动力潜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督导人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为此,美国引入了TWI训练,培训了大量的督导人员,帮助日本的工业复兴。日本政府意识到此培训的重要性,进而组织企业成立日本产业训练协会,并由日本劳动省大力推广。TWI训练的推广对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如今已成为各国训练企业督导人员的必备教材。
TWI包括四个核心内容:工作教导(JI)、工作改善(JM)、工作关系(JR)和工作安全(JS)。其中,工作指导(JI)被定义为基层主管清楚地传授部属工作的方法,使其能够迅速接受到正确、完整的技术或指令。本课程围绕班组长工作指导的核心能力展开,遵循学习准备、传授工作、尝试练习和检验成果四大步骤,详细讲解工作指导的方法与技巧,帮助班组长掌握员工技能现场带教的方法。
通过参加本课程,学员将能够掌握JI方法的关键步骤,运用作业分解方法发现员工作业问题,并根据四步带教法正确完成对员工的单点技能传授。这种系统性的培训旨在提升班组长和一线技术人员的实际指导能力,确保企业生产的高效运作。
本课程主要面向一线班组长、一线技术人员及基本储备干部,旨在提高他们的工作指导能力,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课程以全实训教学为特色,拒绝夸夸其谈和填鸭式灌输,将培训内容转化为技能实训。通过运用企业自己的实例进行训练,使课程变得更加贴近实际,提升学习的产出效果。
本讲从效率、质量和方法三个角度探讨工作指导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员工失误的七种原因,并通过简单的折纸方法游戏体会指导的作用。
本讲详细介绍作业分解的结构和步骤,分析员工现状及成熟度的四个阶段,运用冰山理论与丰田5Why方法来呈现员工工作中的问题。
本讲着重于指导的技巧,包括如何营造学习氛围、精炼作业步骤的口诀法、演示正常操作以及如何进行边做边讲的指导。
本讲强调通过试做、复述、反馈等方式强化员工的记忆与体会,并介绍信息碎片化学习方法的应用。
本讲关注工作安排、帮助人指定及定期考评计划的制定,推动员工自主改善的能力。
学员根据所学方法,编制一份OPL单点技能教育表,实现知识的落地与应用。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技能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表现。工作指导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指导的四阶段法为有效的员工培训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论,使班组长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学习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作业分解和问题呈现。通过作业分解表的结构分析,班组长可以清晰了解作业步骤,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同时,员工成熟度的四个阶段(新进和谐期、磨合动荡期、波动稳定期、高产成熟期)也需要被明确,以便采取相应的指导原则。
在传授工作阶段,班组长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方式如表扬、对比和目标激励等来化解员工的紧张情绪。同时,通过口诀法、正常操作演示及边做边讲的方式,使员工在真实的操作中理解并掌握工作要点。
尝试练习阶段是检验员工掌握情况的关键。通过让员工体会试做、边做边说和边做边讲等方法,班组长可以有效强化员工的记忆与体会。此外,信息碎片化学习方法的应用(如“抖音”式短视频微课)也能提升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检验成效阶段,班组长需要制定工作安排和帮助人与定期考评计划,以便逐步减少对员工的指导频率,培养其自主改善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员工不仅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还能积极提出问题并推动改善。
课程结束后,学员需要根据所学的方法,完成一份OPL单点技能教育表的编制。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更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步骤。通过实际操作,班组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工作指导的核心要素,并在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
TWI训练中的工作指导(JI)方法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员工培训方案。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入学习和实践,班组长和一线技术人员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进而推动企业的生产效率与质量。随着TWI训练的不断推广与深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意识到有效工作指导的重要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企业通过实施TWI训练显著改善了生产效率。例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在引入TWI训练后,通过系统的工作指导,成功将新员工的上手时间缩短了30%。此外,另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通过TWI的工作改善(JM)方法,优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产品缺陷率,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工作指导(JI)作为TWI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员工技能的传授,更是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的体现。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工作指导的方法和内容也将在实践中不断演变。企业应继续关注和投入于TWI训练,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