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与组织变革常态化的背景下,管理者普遍面临团队凝聚力不足(目标分散/协作低效)、责任推诿现象严重(权责不清/激励失效)、绩效管理失焦(考核标准模糊/反馈滞后)等挑战。本课程通过“愿景塑造-规则构建-协作赋能-责任落地-绩效闭环”全链条训练,帮助管理者掌握高绩效团队管理的核心方法论,提升团队战斗力与组织效能。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学会OKR目标分解、RACI矩阵、GROW模型等工具;
2. 能力提升:具备从战略解码到团队落地的系统化能力,强化跨部门协作与资源统筹;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模拟推动从“管控导向”到“赋能导向”的思维转变;
4. 文化塑造:构建“目标共担、责任共生、成果共享”的团队文化基因。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企业管理者、部门负责人、团队主管
课程特色
· 行业普适性:案例覆盖亚马逊“领导力准则”、谷歌“OKR实践”、联合利华“零容忍问责制”等标杆实践;
· 工具链完整:整合目标管理(OKR)、协作机制(RACI矩阵)、激励体系(GROW模型)、绩效管理(PDCA循环)四大体系;
· 场景化训练:模拟“跨部门资源争夺”“团队成员消极怠工”“绩效考核争议”等高频管理难题。
课程大纲:
模块一:团队愿景与目标管理
1.1 从“团伙”到“团队”的本质跨越
· 案例:某互联网企业因团队目标分散导致项目连续失败;
· 工具:团队成熟度评估模型(凝聚力建设四阶段)。
1.2 OKR目标分解与对齐
· 工具:OKR金字塔拆解法(公司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
· 演练:为“年度产品创新”项目制定三级OKR(Objective-KR)。
1.3 目标落地的三大陷阱
· 工具:目标追踪仪表盘(进度/风险/资源匹配度);
· 案例:某新能源企业因忽略市场变化导致技术路线偏离客户需求。
成果输出:《团队OKR分解表》《目标追踪仪表盘》
模块二:团队规则与沟通机制
2.1 高绩效团队的四大铁律
· 案例:某跨国企业通过“无会议日”提升研发效率20%;
· 工具:团队规则制定五步法(提案-讨论-投票-试行-迭代)。
2.2 跨部门协作的RACI矩阵
· 工具:RACI矩阵与授权层级模型;
· 演练:模拟“市场部与技术部在功能开发优先级上的冲突调解”。
2.3 非正式沟通的润滑作用
· 工具:非正式沟通网络图绘制;
· 案例:微软“黑客马拉松”活动如何激发跨部门创新协作。
成果输出:《跨部门协作RACI矩阵》《非正式沟通网络分析报告》
模块三:团队协作与冲突管理
3.1 高绩效团队的协作密码
· 工具:贝尔宾团队角色测评与适配策略;
· 案例:苹果“天才吧”团队通过角色互补实现极致客户体验。
3.2 冲突管理的五步模型
· 工具:托马斯-基尔曼冲突管理矩阵(竞争/妥协/合作/回避/顺应);
· 演练:调解“资深员工与新晋员工因工作风格冲突引发效率下降”。
3.3 团队信任的基石
· 工具:信任度测评量表(诚实/能力/可靠/开放);
· 案例: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如何通过信任激活员工潜能。
成果输出:《团队角色优化方案》《冲突管理行动计划》
模块四:责任担当与激励机制
4.1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担当”
· 工具:责任意识测评量表(责任感/主动性/结果导向);
· 案例:某零售企业通过“责任状签订”将客诉率降低35%。
4.2 多元化激励组合设计
· 工具:马斯洛需求层次与OKR/KPI融合模型;
· 演练:为“技术骨干”“销售明星”“职能支持”三类员工定制激励方案。
4.3 建立“责任共生”文化
· 工具:企业文化落地的“7S模型”(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制度/流程/符号);
· 案例:西南航空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全员责任共担。
成果输出:《员工激励方案》《责任文化落地行动计划》
模块五:绩效管理与持续改进
5.1 绩效考核的三大误区
· 案例:某企业因过度关注KPI导致员工短视行为;
· 工具:平衡计分卡(BSC)四维度评估法(财务/客户/流程/学习)。
2.2 PDCA循环在绩效改进中的应用
· 工具:A3报告撰写与“提案改善制度”;
· 案例:丰田通过“现场改善提案”将生产线故障率降低至0.5%。
3.3 高绩效团队的复盘机制
· 工具:事后验尸法(What/Why/How/If);
· 演练:模拟“某新产品上市失败”的系统性复盘。
成果输出:《绩效改进A3报告》《团队复盘报告》
实战沙盘与成果固化
5.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某企业‘新产品研发团队’沙盘推演”(目标设定-资源分配-风险管控)。
5.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机制:“红队挑战+蓝队优化”模拟“管理层削减团队预算引发士气危机”争议场景;
· 成果输出:《团队管理能力评估报告》《个人改进承诺书》。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经典管理理论(系统思考、权变理论)与通用工具(OKR、RACI矩阵);
2. 分层适配性:覆盖高层战略决策(如文化塑造)、中层战术执行(如跨部门协同)、基层落地赋能(如员工辅导);
3. 行为改变驱动:通过“角色扮演”“冲突调解”“沙盘决策”等高还原度场景推动认知到行为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