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平:时间管理与高效工作 ——服务行业的精益效能提升

李修平老师李修平 专家讲师 0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时间管理

课程编号 : 43719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服务员、客服专员、运营人员、管理人员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在消费升级与体验经济驱动下,服务行业面临客户需求多变”与“人力成本攀升”双重挑战:许多员工存在被动应对式工作”(忙于应付临时需求)、任务规划粗放”(缺乏优先级意识)、问题处理低效”(重复性错误频发)等问题。本课程聚焦科学化时间管理”与“服务场景下的高效工作方法”,通过认知重构-工具赋能-行为强化”三阶段框架,帮助员工掌握时间价值最化”与“服务流程优化”的核心能力,实现从“疲惫应付”到“从容掌控”的跨越。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构建覆盖时间规划、任务分解、决策优化的完整效能体系(WBS/时间矩阵/决策树);

2. 能力提升:突破“经验主义陷阱”,掌握服务行业专属的敏捷工作方法与可视化工具;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演练与工具实操,强化“客户导向思维”与“结果驱动习惯”;

4. 成果落地:输出《个人时间管理诊断报告》《团队服务任务优先级矩阵》《高效工作可视化看板》。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服务员、客服专员、运营人员、管理人员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定制:聚焦服务行业核心痛点(如高峰时段压力、客户需求响应、服务流程冗余);

· 工具链升级:结合服务场景工具(如客户需求热力图、服务SOP可视化看板)、自动化工具(如智能排班系统);

· 双向价值创造:强调“员工效率提升”与“客户体验优化”的双向关联。

课程大纲:

模块一:时间管理的底层逻辑

1.1 从“时间消耗”到“客户价值创造”

· 理论:时间投资回报率(ROI)模型;

· 案例:某五星级酒店通过“高峰时段员工排班优化”减少客户等待时间30%;

· 演练:分析自身时间日志,识别“高耗时低价值”活动(如重复性手工记录)。

1.2 突破“虚假忙碌”陷阱

· 工具:服务优先级矩阵(紧急程度×客户影响);

· 案例:某连锁餐饮企业通过“每日三件关键任务清单”提升翻台率20%;

· 演练:为“客户投诉处理”任务分配优先级(紧急投诉 vs. 潜在风险预防)。

1.3 时间外部化:借助工具与团队杠杆

· 工具:自动化工具组合(如智能排班系统、客户预约管理平台);

· 案例:某医疗美容机构通过“AI客服预筛”减少前台咨询压力,员工日均节省1.5小时;

· 演练:设计“团队共享任务看板”优化跨岗位协作时间。

成果输出:《个人时间管理诊断报告》《团队服务任务优先级矩阵》


模块二:工作分解与敏捷执行

2.1 WBS:从模糊需求到可落地任务

· 工具:WBS分解模板(服务场景拆解×故事地图);

· 案例:某婚礼策划公司通过“客户婚礼需求拆解表”将项目交付周期缩短40%;

· 演练:为“节日促销活动筹备”拆解关键路径任务(宣传推广→库存备货→现场执行)。

2.2 敏捷冲刺:应对复杂任务的黄金法则

· 工具:Scrum框架中的Sprint规划(任务清单→燃尽图);

· 案例:某旅游平台通过“两周冲刺迭代”快速优化APP界面,用户满意度提升15%;

· 演练:模拟“跨部门活动执行”任务分配与进度跟踪(策划 vs. 供应链)。

2.3 防止任务膨胀:服务标准化的力量

· 工具:MoSCoW优先级法(Must have/Should have/Could have/Won’t have);

· 案例:某咖啡连锁品牌通过“标准化操作手册”避免门店服务偏差,客诉率下降25%;

· 演练:为“新员工培训计划”设定刚性交付标准(如服务话术覆盖率)。

成果输出:《个人工作分解模板》《团队敏捷冲刺计划表》


模块三:高效问题解决与决策优化

3.1 问题诊断:从现象到根因

· 工具:鱼骨图(因果分析法)/5Why追问法;

· 案例:某商超通过“客户投诉鱼骨图”发现货架陈列缺陷,缺货率下降18%;

· 演练:模拟“客户频繁投诉快递延迟”问题诊断流程。

3.2 决策树:从直觉判断到结构化选择

· 工具:决策树模型(服务可行性×成本收益比);

· 案例:某健身房通过“新增课程决策树”筛选高附加值项目,会员留存率提升10%;

· 演练:设计“是否引入自助结账系统”的决策树分析框架。

3.3 应急处理:服务危机中的时间管理法则

· 工具:四象限应急响应法(服务影响×紧急程度);

· 案例:某航空公司通过“突发客舱设备故障应急预案”将服务中断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 演练:模拟“餐厅后厨突发火灾”危机处理优先级排序。

成果输出:《个人问题解决手册》《团队决策树模板》


模块四:工作可视化与效能监控

4.1 数据驱动:从经验管理到量化追踪

· 工具:服务管理仪表盘(KPI看板/客户满意度热力图/人力负荷监控);

· 案例:某连锁零售企业通过“门店效能仪表盘”实时优化人员排班,人力成本降低12%;

· 演练:设计“个人月度服务效能数据看板”。

4.2 可视化沟通:跨越团队的服务信息同步

· 工具:服务信息辐射体(Info-Radiators,如电子公告栏/服务进度看板);

· 案例:某医院通过“候诊区电子屏”实时更新就诊进度,患者焦虑指数下降30%;

· 演练:模拟“向管理层汇报服务流程改进成果”可视化呈现方案。

3.3 持续优化:PDCA循环在服务中的应用

· 工具:A3报告法(问题描述→根因分析→改进对策→行动计划);

· 案例:某酒店通过“PDCA循环”将客房清洁达标率从85%提升至98%;

· 演练:针对“客户表扬率低”问题撰写A3分析报告。

成果输出:《团队服务可视化看板》《个人PDCA改进计划》


模块五:实战演练与成果转化

5.1 综合场景模拟训练

· 案例1:某企业“国庆客流暴增”危机(时间冲突/资源短缺/服务质量保障);

· 案例2:向管理层汇报“服务数字化转型”项目进展与风险管控。

5.2 个人效能提升计划

· 工具:90天高效工作挑战计划表(每日微习惯/周复盘/月目标);

· 案例:某员工通过“每日专注2小时核心任务”年完成3倍个人绩效目标。

成果输出:《个性化高效工作承诺书》《团队效能提升路线图》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线融合:将经典时间管理理论(如帕金森定律)与服务场景工具(如客户满意度追踪)结合,适配服务密集型组织;

2. 全场景覆盖:提供高峰时段排班、客户投诉处理、服务流程优化等高频场景解决方案;

3. 工具链升级:嵌入智能排班系统模板、服务SOP可视化看板、自动化工具推荐等实用资源。

李修平老师的其他课程

• 李修平:时间管理与高效工作 ——IT行业的技术驱动效能提升
​课程背景​ 在技术快速迭代与项目复杂度加剧的背景下,IT行业管理者普遍面临​“时间碎片化”与“任务优先级模糊”双重挑战:许多管理者存在​“被动响应式工作”​​(被紧急技术问题牵着走)、​“规划能力缺失”​​(需求分解粗放)、​“决策低效循环”​​(过度纠结技术细节)等问题。本课程聚焦​“科学化时间管理”与“系统性工作方法”​,通过​“认知重构-工具赋能-行为强化”​三阶段框架,帮助管理者掌握​“技术价值优先级管理”与“敏捷任务执行”​的核心能力,实现从“救火队员”到“战略指挥官”的跨越。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构建覆盖时间规划、任务分解、决策优化的完整效能体系(WBS/时间矩阵/决策树); 2. ​能力提升:突破“技术黑洞”陷阱,掌握IT行业专属的敏捷工作方法与可视化工具;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演练与工具实操,强化“目标导向思维”与“结果驱动习惯”; 4. ​成果落地:输出《个人时间管理诊断报告》《团队技术任务优先级矩阵》《IT工作可视化看板》。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全员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定制:聚焦IT核心痛点(如技术债务清理、敏捷需求对齐、跨团队协作壁垒); · ​工具链升级:结合Jira需求追踪、Confluence文档协作、自动化脚本(Python/Ruby)等IT原生工具; · ​双向价值创造:强调管理者需同步提升“技术前瞻性”与“业务落地能力”。 课程大纲: ​模块一:时间管理的底层逻辑​ ​1.1 从“时间消耗”到“技术价值创造”​​ · ​理论:技术时间投资回报率(ROI)模型; · ​案例:某SaaS企业通过“高管时间审计”砍掉50%低价值会议,产品迭代速度提升40%; · ​演练:分析自身时间日志,识别“高耗时低价值”活动(如重复性代码审查)。 ​1.2 突破“虚假忙碌”陷阱​ · ​工具:技术优先级矩阵(紧急程度×技术影响力); · ​案例:某AI初创公司CEO通过“每日三件技术攻坚清单”聚焦核心算法优化,团队人效提升30%; · ​演练:为“版本发布延期”任务分配优先级(技术债务修复 vs. 新功能开发)。 ​1.3 时间外部化:借助工具与团队杠杆​ · ​工具:自动化工具组合(如GitHub Actions自动构建、ChatGPT生成代码文档); · ​案例:某金融机构通过“RPA流程机器人”处理重复性运维任务,员工日均节省2小时; · ​演练:设计“团队共享知识库”优化跨部门技术信息同步。 成果输出:《个人技术时间管理诊断报告》《团队技术任务优先级矩阵》 ​模块二:工作分解与敏捷执行​ ​2.1 WBS:从模糊需求到可落地技术任务​ · ​工具:WBS分解模板(技术需求拆解×故事地图); · ​案例:某云计算企业通过“微服务架构拆解”将项目周期缩短15%; · ​演练:为“客户数据分析平台开发”拆解关键路径任务(数据采集层→清洗层→分析层)。 ​2.2 敏捷冲刺:应对复杂技术任务的黄金法则​ · ​工具:Scrum框架中的Sprint规划(技术待办事项→燃尽图); · ​案例:某游戏公司通过“两周冲刺迭代”快速验证AINPC对话逻辑优先级; · ​演练:模拟“跨团队需求评审会”任务分配与进度跟踪(开发 vs. 测试)。 ​2.3 防止任务膨胀:技术债务对抗策略​ · ​工具:MoSCoW优先级法(Must have/Should have/Could have/Won’t have); · ​案例:某电商平台通过“技术债务冻结机制”避免项目范围蔓延,BUG率下降25%; · ​演练:为“年度技术升级计划”设定刚性交付标准(如代码可维护性指标)。 成果输出:《个人技术WBS分解模板》《团队敏捷冲刺计划表》 ​模块三:高效问题解决与决策优化​ ​3.1 技术问题诊断:从现象到根因​ · ​工具:鱼骨图(技术因果分析法)/5Why追问法; · ​案例:某电信企业通过“服务器宕机根因分析”减少维修成本30%; · ​演练:模拟“线上支付接口频繁超时”问题诊断流程。 ​3.2 决策树:从直觉判断到结构化选择​ · ​工具:决策树模型(技术可行性×业务价值权重); · ​案例:某跨国企业通过“是否采用AI客服”决策树规避风险,投资回报率提升25%; · ​演练:设计“是否引入DevOps工具链”的决策树分析框架。 ​3.3 应急处理:技术危机中的时间管理法则​ · ​工具:四象限应急响应法(技术影响×业务紧急度); · ​案例:某云服务商通过“DDoS攻击应急预案”将服务中断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 ​演练:模拟“核心数据库故障”危机处理优先级排序。 成果输出:《个人技术问题解决手册》《团队决策树模板》 ​模块四:工作可视化与效能监控​ ​4.1 数据驱动:从经验管理到量化追踪​ · ​工具:技术管理仪表盘(KPI看板/技术债务热力图/CI/CD流水线监控); · ​案例:某互联网企业通过“团队效能仪表盘”实时监控代码提交质量,BUG率下降至1%以下; · ​演练:设计“个人周度技术工作成效数据看板”。 ​4.2 可视化沟通:跨越团队的技术信息同步​ · ​工具:技术信息辐射体(Info-Radiators,如Jira看板/Confluence需求地图); · ​案例:某开源社区通过“开发者贡献榜”消除跨地域协作信息差,PR合并效率提升20%; · ​演练:模拟“向高层汇报技术架构演进路线”可视化呈现方案。 ​4.3 持续优化:PDCA循环在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 ​工具:A3报告法(问题描述→技术根因→改进对策→行动计划); · ​案例:某硬件企业通过“PDCA持续改进循环”将产品良品率从92%提升至98%; · ​演练:针对“测试覆盖率不足”问题撰写A3分析报告。 成果输出:《团队技术可视化看板》《个人PDCA改进计划》 ​模块五:实战演练与成果转化​ ​5.1 综合场景模拟训练​ · ​案例1:某企业“技术债务爆发危机”(时间冲突/团队博弈/优先级混乱); · ​案例2:向董事会汇报“AI研发项目进展与风险管控”。 ​5.2 个人效能提升计划​ · ​工具:90天技术高效工作挑战计划表(每日微习惯/周复盘/月目标); · ​案例:某CTO通过“每日1小时技术深潜”年完成3倍于他人的技术目标。 成果输出:《个性化技术高效工作承诺书》《团队技术效能提升路线图》
• 李修平:时间管理与高效工作 ——管理者效能提升的双引擎
​课程背景​ 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者普遍面临​“时间碎片化”与“任务优先级模糊”双重挑战:许多管理者存在​“被动响应式工作”​​(被紧急事务牵着走)、​“规划能力缺失”​​(任务分解粗放)、​“决策低效循环”​​(过度纠结细节)等问题。本课程聚焦​“科学化时间管理”与“系统性工作方法”​,通过​“认知重构-工具赋能-行为强化”​三阶段框架,帮助管理者掌握​“时间投资回报率”与“任务敏捷执行”​的核心能力,实现从“忙碌低效”到“精准高效”的跨越。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构建覆盖时间规划、任务分解、决策优化的完整效能体系(WBS/时间矩阵/决策树); 2. ​能力提升:突破“经验主义陷阱”,掌握跨行业适用的敏捷工作方法与可视化工具;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演练与工具实操,强化“目标导向思维”与“结果驱动习惯”; 4. ​成果落地:输出《个人时间管理诊断报告》《团队任务优先级矩阵》《高效工作可视化看板》。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全员 ​课程特色​ · ​方法论融合:整合经典时间管理理论(如艾森豪威尔矩阵)与现代敏捷方法(如Scrum冲刺); · ​场景全覆盖:适配战略决策、跨部门协作、项目危机处理等高频场景; · ​工具链闭环:提供WBS分解模板、时间管理App推荐、决策树分析工具等可直接复用的资源。 课程大纲: ​模块一:时间管理的底层逻辑​ ​1.1 从“时间消耗”到“价值创造”​​ · ​理论:时间投资回报率(ROI)模型; · ​案例:某跨国企业通过“高管时间审计”砍掉50%低价值会议,战略决策效率提升40%; · ​演练:分析自身时间日志,识别“高耗时低价值”活动。 ​1.2 突破“虚假忙碌”陷阱​ · ​工具:艾森豪威尔决策矩阵(紧急重要四象限)的升级版; · ​案例:某创业公司CEO通过“每日三件事清单”聚焦核心目标,团队人效提升30%; · ​演练:为“季度战略会筹备”任务分配优先级。 ​1.3 时间外部化:借助工具与团队杠杆​ · ​工具:自动化工具组合(如邮件自动分类、AI日程助手); · ​案例:某金融机构通过“RPA流程机器人”处理重复性工作,员工日均节省2小时; · ​演练:设计“团队共享日历”优化跨部门协作时间。 成果输出:《个人时间管理诊断报告》《团队任务优先级矩阵》 ​模块二:工作分解与敏捷执行​ ​2.1 WBS:从模糊目标到可落地任务​ · ​工具:WBS分解模板(5W1H法/逆向工程法); · ​案例:某建筑企业通过“项目全生命周期WBS”将工期缩短15%; · ​演练:为“新产品发布会筹备”拆解关键路径任务。 ​2.2 敏捷冲刺:应对复杂任务的黄金法则​ · ​工具:Scrum框架中的Sprint规划(目标-待办事项-燃尽图); · ​案例:某科技公司通过“两周冲刺迭代”快速验证产品功能优先级; · ​演练:模拟“跨部门需求评审会”任务分配与进度跟踪。 ​2.3 防止任务膨胀:帕金森定律对抗策略​ · ​工具:任务边界定义法(SMART原则+MoSCoW优先级法); · ​案例:某电商企业通过“需求冻结机制”避免项目范围蔓延,成本节约超百万元; · ​演练:为“年度市场计划”设定刚性交付标准。 成果输出:《个人WBS分解模板》《团队敏捷冲刺计划表》 ​模块三:高效问题解决与决策优化​ ​3.1 问题诊断:从现象到根因​ · ​工具:鱼骨图(因果分析法)/5Why追问法; · ​案例:某制造业企业通过“设备频繁停机根因分析”减少维修成本30%; · ​演练:模拟“客户投诉率突增”问题诊断流程。 ​3.2 决策树:从直觉判断到结构化选择​ · ​工具:决策树模型(概率评估+期望值计算); · ​案例:某跨国企业通过“进入新市场决策树”规避风险,投资回报率提升25%; · ​演练:设计“是否采用新技术”的决策树分析框架。 ​3.3 应急处理:危机中的时间管理法则​ · ​工具:四象限应急响应法(重要紧急/可控不可控维度); · ​案例:某物流企业通过“突发天气应急预案”将配送延误率控制在5%以内; · ​演练:模拟“核心供应商突然断供”危机处理优先级排序。 成果输出:《个人问题解决手册》《团队决策树模板》 ​模块四:工作可视化与效能监控​ ​4.1 数据驱动:从经验管理到量化追踪​ · ​工具:时间管理仪表盘(KPI看板/燃尽图/日历热力图); · ​案例:某互联网企业通过“团队效能仪表盘”实时监控项目进度,交付准时率提升至95%; · ​演练:设计“个人周度工作成效数据看板”。 ​4.2 可视化沟通:跨越部门的信息同步​ · ​工具:信息辐射体(Info-Radiators,如任务墙/进展看板); · ​案例:某建筑项目通过“现场进度看板”消除跨部门信息差,返工率下降20%; · ​演练:模拟“向高层汇报项目风险”可视化呈现方案。 ​4.3 持续优化:PDCA循环在工作中的应用​ · ​工具:A3报告法(问题描述-分析-对策-行动计划); · ​案例:某制造业企业通过“PDCA持续改进循环”将产品良品率从92%提升至98%; · ​演练:针对“员工培训效果不佳”问题撰写A3分析报告。 成果输出:《团队工作可视化看板》《个人PDCA改进计划》 ​模块五:实战演练与成果转化​ ​5.1 综合场景模拟训练​ · ​案例1:某企业“年度预算编制危机”(时间冲突/部门博弈/优先级混乱); · ​案例2:向董事会汇报“数字化转型”项目进展与风险管控。 ​5.2 个人效能提升计划​ · ​工具:90天高效工作挑战计划表(每日微习惯/周复盘/月目标); · ​案例:某管理者通过“每日专注2小时深度工作”年完成3倍于他人的目标。 成果输出:《个性化高效工作承诺书》《团队效能提升路线图》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线融合:将经典理论(如帕金森定律)与现代工具(如决策树)结合,适配不同发展阶段企业; 2. ​全场景覆盖:提供战略决策、项目管理、危机处理等高频场景解决方案; 3. ​工具链升级:嵌入WBS分解模板、燃尽图绘制工具、自动化日程助手推荐等实用资源。
• 李修平:利用时间高效工作的技术 —— 基于高效工作的时间管理训练课程
课程背景: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的过程。 高效工作法是一种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方法论,它通过一系列的技巧、策略和原则,帮助个人或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同时保证工作质量。高效工作法不仅包括具体的工作方法,还涉及到心态、沟通、计划、执行等多个方面。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公正的,都是每天24小时,工作时间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公正的,每个人每天8 小时间或10小时。可是看似一样的时间内,为什么有的人工作效率很高,而有的人却是业绩平平或是疲惫不堪勉强应付。我们无法控制时间,也无法控制他人如何使用时间,我们只能控制的是自己的时间使用效率。 本课程基于以上问题的解决,为企业工作者量身订制,从时间管理与高效工作的角度为企业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 课程收益: ★ 掌握事项收集与日程安排的方法; ★ 掌握流程设计与价值创造的方法; ★ 掌握外部支撑与生态驱动的方法; ★ 掌握高效表达与精确思考的方法; ★ 掌握承上启下与进度控制的方法。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 【全员】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10%+工具应用20%+案例分析20% +实操练习20%+成果产出30% 课程模型: 课程大纲 一、优质化——事项收集与日程安排 >收集事项 工具:工作清单 视频案例:装满容器 ━ 需要收集内容 ━ 不要收集内容 ━ 记录收集同内容 案例分析: 工作安排 >分析事项 工具:四象限法则 ━ 事项分类 ━ 管理策略 ━ 整理清单 案例分析:工作分类 >事项排序 工具:ABC分类法 ━ 最重要的事 ━ 次重要的事 ━ 较重要的事 实操演练:结合实际事项收集与日程安排的练习 成果输出:《事项收集与日程安排索引》画布 二、标准化——流程设计与价值创造 工具:WBS分解 >分解方式 互动体验:目标 ━ 按组成分解 ━ 按功能分解 ━ 按周期分解 ━ 按地域分解 案例演示: 自行车制造 >操作步骤 ━ 交付结果 ━ 阶段成果 ━ 最小成果 实操演练: 年度总结 >价值创造 工具:重复验证法 ━ 目标时间 ━ 提出假设 ━ 验证可能 实操演练:结合实际流程设计与价值创造的练习 成果输出:《流程设计与价值创造索引》画布 三、外部化——外部支撑与生态驱动 >授权任务 工具:授权工作法 ━ 授权分析 ━ 人事匹配 ━ 监督指导 案例分析: 营销项目 >生态驱动 工具:生态圈 ━ 工作生态圈 ━ 生活生态圈 案例分析: 办公软件应用 >时间交易 工具:等价置换法 ━ 自己的时间价值 ━ 可交易的价值物 ━ 价值增加收益率 实操演练:结合实际外部支撑与生态驱动的练习 成果输出:《外部支撑与生态驱动索引》画布 四、模式化——高效表达与精确思考 >高效表达 工具:黄金圈理论 ━ 主题(What) ━ 原因(Why) ━ 行动(How) 案例分析: 品质异常 >问题明确 工具:标准确定法 ━ 问题描述 ━ 标准要求 ━ 明确问题 案例分析: 人事流程 >极简解题 工具:问题树&鱼骨图 ━ 问题分解 ━ 原因分析 ━ 对策行动 实操演练:结合实际高效表达与精确思考的练习 成果输出:《高效表达与精确思考索引》画布 五、可视化——承上启下与进度控制 >向上可视化 工具:工作标准四要素 ━ 质量 ━ 数量 ━ 时间 ━ 成本 案例分析: 生产任务 >向下可视化 工具:项目化思维法 ━ 输入:任务相关信息或所提供的资源 ━ 转化:转化应用的工具和技术方法 ━ 输出:产出文档、可交付成果和决策 案例分析: 工作计划表 >工作可视化 工具:5W2H&甘特图&折线图 ━ 工作内容可视化 ━ 工作进度可视化 ━ 工作效率可视化 实操演练:结合实际承上启下与进度控制的练习 成果输出:《承上启下与进度控制索引》画布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