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中,内训师的角色愈发重要。随着企业对员工培训需求的增加,内训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和企业的整体效益。然而,很多企业在内训师的培训上依然存在误解与不足。根据2019年人社部关于企业内训状况的调查数据,未经专业培训的内训师,其授课的有效性仅为16%。这意味着,企业在培训上投入的资源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针对内训师的系统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培训的目标是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提升”。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培训内容和授课者的能力。很多企业领导认为,内训师不值得培养,或者外请老师无法理解企业文化,导致培训效果不佳。这种观念不仅限制了内训师的成长,也影响了员工的学习效果。
内训师培训的核心在于提升内训师的授课技能和课程开发能力。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到授课技巧和课程开发的实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学员将能够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实践所学,提升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内训师的培训课程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在3天的培训中,课程内容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围绕内训师的技能提升展开:
通过讨论和分析,帮助内训师理解企业为何需要培训,以及培训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使用工具如需求分析表,帮助学员深入理解培训需求的本质。
设计课程时,内训师需要明确课程的卖点与买点,并基于实际工作情景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绘制破题图,确保课程主题明确。
制定课程的四级大纲,包括课程结构的根目录、干目录、支目录和叶目录。通过讨论和练习,帮助学员掌握课程内容聚焦和目标设定的方法。
搜集并优化课程素材,确保课程内容的匹配度。内训师需充分利用资料、案例、视频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内容丰富多样。
通过13种教学策略,帮助内训师设计出引人入胜的课程开场、中场和结尾,提升学员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教授内训师如何设计标准课件,包括色彩、版式和动画的运用,确保课件视觉效果与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帮助内训师掌握课程命名的技巧,确保课程名称能够吸引目标学员,同时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提高课程的品牌价值。
除了课程设计,内训师的授课技巧同样至关重要。在“风采卓然-内训师授课技术与呈现”模块中,学员将学习到如何提升授课的感染力与互动性:
通过为期三天的内训师培训,学员将能够掌握课程开发的流程、关键步骤,规范教学目标与策略的设计,提高授课的有效性。学员不仅能够绘制课程思维导图,还能够编写课程讲义、建立素材百宝箱,确保所学知识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唯有通过提升内训师的专业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内训师培训不仅是对员工的投资,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
企业内部的培训效果,最终将反馈到绩效的提升和团队协作的增强。因此,重视内训师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提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