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VUCA时代背景下,中高层管理者面临组织僵化(决策链条冗长)、团队动力不足(新生代员工价值观冲突)、创新乏力(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失衡)等挑战。教练式管理通过赋能个体、激活团队、推动变革,成为突破组织瓶颈的关键方法论:
· 个体层面:缩短人才成长周期(如从“执行者”到“领导者”);
· 团队层面: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如市场部与技术部的需求对齐);
· 组织层面:构建持续创新文化(如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
课程收益
1. 底层逻辑:掌握教练式管理的核心理念与与传统管理的本质区别;
2. 实战工具:学会GROW模型、ORID反思法、非暴力沟通等工具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3. 场景覆盖:覆盖战略落地(如新产品研发)、组织变革(如并购后文化整合)、危机管理(如突发舆情应对);
4. 文化塑造:推动结果导向与成长型思维的融合(如OKR与员工发展的结合)。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CEO、事业部负责人、人力资源总监、部门总经理等)
课程特色
· 高度通用性:案例覆盖科技、金融、零售、医疗等多行业,提炼普适性管理逻辑;
· 工具结构化:提供可直接套用的《管理者教练能力评估表》《团队赋能行动计划》;
· 强互动性:通过角色扮演(如“高管团队战略分歧调解”)、沙盘推演(如“企业社会责任危机公关”)深化学习成果。
课程大纲
模块一:心理安全——团队信任的基石
1.1 心理安全的定义与价值
· 案例:某跨国企业通过“透明沟通文化”将员工沉默率降低50%,年节省成本超千万美元;
· 数据:心理安全的团队,决策效率提升30%(麦肯锡调研)。
1.2 通用行业的心理安全挑战
· 工具:“安全感自评表”(匿名评估团队信任水平);
· 练习:分析“某部门因员工提出流程改进建议被领导公开批评”的深层原因。
1.3 构建心理安全的四大实践
· 案例:联合利华通过“员工声音计划”鼓励基层员工参与战略决策;
· 工具:“安全发言四步法”(提问→假设→验证→行动)。
场景模拟:高管团队会议上“新人质疑现有商业模式”
· 角色:CEO、COO、新晋事业部负责人;
· 任务:通过“假设验证法”化解“传统零售转型线上化”的争议。
成果输出:《企业团队心理安全建设方案》
模块二:相互尊重——多元观点的价值碰撞
2.1 尊重在协作中的体现
· 案例:某金融集团通过“跨部门创新实验室”整合技术、业务与风控团队的智慧;
· 数据:尊重型团队的创新提案数量是权威型团队的2.8倍(哈佛商学院研究)。
2.2 处理分歧的黄金法则
· 工具:“需求优先级矩阵”(价值 vs. 成本 vs. 风险);
· 练习:为“营销团队拒绝技术部门提出的用户体验改进方案”设计解决方案。
2.3 建立尊重的文化机制
· 案例:某医疗集团通过“跨学科轮岗计划”促进医生与管理人员的相互理解;
· 工具:“文化包容性评估矩阵”(识别团队协作盲区)。
场景模拟:跨部门技术选型冲突调解
· 角色:产品经理、CTO、投资人;
· 任务:通过“价值-可行性”辩论达成共识(如“AI客服 vs. 人工客服”)。
成果输出:《企业团队尊重文化落地计划》
模块三:非暴力请求——冲突的高效解决
3.1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逻辑
· 工具:“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如“项目延期→影响客户交付→希望调整资源分配”);
· 案例:某零售企业通过“同理心沟通培训”将员工流失率从30%降至15%。
3.2 通用场景中的高频冲突化解
· 工具:“冲突调解RACI矩阵”(明确决策者与执行者);
· 练习:设计“研发团队与市场团队在产品功能优先级上的争议调解方案”。
3.3 从对抗到协作的转变
· 工具:“ORID反思法”(客观事实→主观反应→价值解析→行动决策);
· 案例:某能源企业通过“跨部门复盘会”将设备故障率降低40%。
场景模拟:管理层与员工的“绩效改进面谈”
· 角色:部门总监、HRBP、员工;
· 任务:通过“非暴力沟通四步法”重构“工作拖延问题”的对话焦点。
成果输出:《企业团队非暴力沟通工具箱》
综合演练:组织全场景安全合作实战
4.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某跨国企业并购后文化冲突”案例分析,输出完整的安全合作转型方案(心理安全措施+尊重文化机制+非暴力沟通工具)。
4.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机制:采用“跨行业评审团”模式,由企业管理专家、教练导师、HR负责人组成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分。
成果输出:《企业安全合作标准化手册》(含20套工具模板)
课程设计亮点
·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战略落地工具(如平衡计分卡)与人性化管理工具(如员工心理测评);
· 行业普适性:案例覆盖产品创新、组织变革、危机管理等核心职能领域;
· 文化落地指导:提供《管理者沟通话术库》《员工成长型思维培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