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全球智能制造与工业4.0的浪潮下,制造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与“组织协同复杂化”双重挑战:许多管理者存在“技术术语壁垒”(导致跨部门沟通低效)、“目标错位”(如生产优化与质量控制的冲突)、“协作信任缺失”(如研发与采购部门矛盾)等问题。本课程聚焦“制造业场景下的结构化沟通”,通过“认知重构-工具赋能-行为强化”三阶段框架,帮助管理者掌握“技术价值传递-需求精准对齐-冲突高效化解”的核心能力,实现从“信息孤岛”到“技术-生产-供应链协同共生”的跨越。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构建覆盖倾听、表达、提问的沟通黄金三角模型(制造业场景适配版);
2. 能力提升:突破“技术-业务沟通鸿沟”,掌握向上汇报(技术价值量化)、向下赋能(员工技能转化)、同级协作(跨部门流程优化)的制造业专属工具;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演练与角色扮演,强化“共情式沟通”与“结果导向对话”习惯;
4. 成果落地:输出《个人沟通风格评估》《团队制造协同优化方案》《关键场景话术手册》。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各级管理者、车间主任、工艺工程师、供应链主管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定制:聚焦制造业核心痛点(如设备故障沟通、工艺改进争议、跨部门协作壁垒);
· 工具链升级:结合MES(制造执行系统)、SPC(统计过程控制)、数字孪生等工业场景工具;
· 双向价值创造:强调管理者需同步提升“技术敏感度”与“现场执行力”。
课程大纲:
模块一:沟通的基础技巧——倾听、表达与提问(制造业场景强化)
1.1 倾听:从“指令传达”到“问题根因挖掘”
· 理论:三级倾听模型(事实捕捉/技术逻辑解析/业务价值挖掘);
· 案例:某汽车工厂通过“设备异常响声分析”发现润滑系统设计缺陷,减少停机损失30%;
· 演练:模拟“生产线员工抱怨设备操作复杂”场景,运用倾听技巧定位真实诉求。
1.2 表达:从“技术文档”到“现场执行语言”
· 工具:SCQA黄金圈表达法(制造业适配版:Solution-Context-Question-Answer);
· 案例:某家电企业通过“工艺改进方案故事会”统一团队认知,良品率提升15%;
· 演练:设计“向一线工人解释新质检标准”的沟通话术,兼顾专业性与易懂性。
1.3 提问:从“封闭式验证”到“开放式探索”
· 工具:SPIN提问法(制造业扩展:Scenario-Problem-Implication-Need-payoff);
· 案例:某模具制造商通过“SPIN提问挖掘供应商隐藏需求”,采购成本降低20%;
· 演练:模拟“开发团队质疑新工艺可行性”场景,运用提问技巧引导技术验证方向。
成果输出:《制造业沟通工具包》《个人沟通风格诊断表》
模块二:向上沟通——从“执行者”到“价值倡导者”
2.1 战略对齐:从“生产指标”到“长期竞争力”
· 工具:向上沟通四象限(技术价值/成本影响/战略关联性/风险预警);
· 案例: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工业物联网投资回报分析”说服高层布局数字化转型;
· 演练:设计“申请自动化产线改造预算”的沟通方案。
2.2 反馈与建议:从“问题上报”到“解决方案提案”
· 工具:非暴力沟通四步法(观察-影响-需求-请求)的制造业改编版;
· 案例:某车间主任通过“设备故障复盘沟通”推动管理层优化预防性维护制度,故障率下降45%;
· 演练:模拟“向上反馈供应商交货延迟问题”的场景。
2.3 危机处理:从“被动应对”到“信任重建”
· 工具:制造业危机沟通3C原则(Clarity-Composure-Commitment);
· 案例:某食品加工厂通过“原料短缺危机透明化沟通”维持客户订单与股价稳定;
· 演练:设计“核心设备突发故障”的对外公告与内部追责沟通策略。
成果输出:《向上沟通策略手册》《制造技术价值论证模板》
模块三:向下沟通——从“指令下达”到“员工赋能”
3.1 目标传递:从“KPI考核”到“精益生产使命感”
· 工具:GROW目标沟通模型(制造业适配:Goal-Reality-Options-Willingness);
· 案例:某精密加工企业通过“全员质量改进目标拆解会”将客户投诉率降至1%以下;
· 演练:为“降低注塑车间次品率”设定团队目标沟通话术。
3.2 绩效反馈:从“缺陷指责”到“改善型反馈”
· 工具:BIC反馈模型(Behavior-Impact-Consequence)的制造业场景化;
· 案例:某钢铁企业通过“工艺违规行为反馈”帮助员工理解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事故率下降30%;
· 演练:针对“员工未按标准操作设备”设计BIC反馈话术。
3.3 激励与授权:从“流程管控”到“自主创新赋能”
· 工具:敏捷授权五步法(需求澄清-能力评估-信任建立-过程透明-结果复盘);
· 案例:某家电企业通过“员工微创新提案奖励”年节约生产成本超千万元;
· 演练:设计“授权班组长自主优化生产线布局”的沟通策略。
成果输出:《向下沟通行动指南》《制造团队赋能工具包》
模块四:同级沟通——从“部门壁垒”到“价值链协同”
4.1 利益平衡:从“本位主义”到“全局价值共享”
· 工具:双赢谈判五步法(需求映射/价值交换/选项共创/协议落实/关系维护);
· 案例:某汽车制造商通过“研发与采购联合成本优化”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10%;
· 演练:模拟“生产部与质检部争夺检测设备资源”的冲突调解。
4.2 冲突化解:从“技术争论”到“问题解决”
· 工具:托马斯-基尔曼冲突模型(制造业适配:竞争/妥协/合作/创新/回避);
· 案例:某医疗器械企业通过“跨部门联合攻关小组”打破研发与生产的协作壁垒,新品上市周期缩短50%;
· 演练:设计“工艺工程师与设备维护团队责任归属争议”的调解方案。
4.3 建立长期信任:从“临时合作”到“生态共建”
· 工具:跨部门协作成熟度评估表(技术标准共享/应急响应机制/文化融合);
· 案例:某化工集团通过“供应商-制造商联合实验室”推动原材料创新,年降本超5000万元。
成果输出:《同级沟通协作方案》《跨部门制造checklist》
模块五:实战演练与成果转化
5.1 典型场景综合演练
· 案例1: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受阻”危机中协调全员应对(向上汇报/向下动员/跨部门协作);
· 案例2:向高层提出“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升级计划”的商业价值论证。
5.2 个人沟通改进计划
· 工具:90天制造沟通能力提升计划表(每日微练习/周复盘/月目标);
· 案例:某管理者通过“现场问题跟踪表”改善与一线员工的信任关系,团队凝聚力显著提升。
成果输出:《个性化沟通改进计划》《团队制造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