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平: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李修平老师李修平 专家讲师 0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沟通协作

课程编号 : 43802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通信运营商高管、互联网产品总监、技术研发负责人、运维主管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在通讯互联网行业技术快速迭代与生态化竞争的背景下,跨部门协作成为企业创新与运营效率的关键瓶颈。管理者普遍面临目标错位(如研发部门追求技术领先与市场部门关注用户需求的冲突)、资源争夺(如算力投入与研发投入的优先级矛盾)、数据孤岛(用户数据分散在业务、技术、运营部门)、协作低效(故障响应中各部门推诿责任)等挑战。本课程通过目标对齐-责任共担-资源整合-风险管控-问题解决”全链条训练,帮助管理者掌握系统性跨部门协作方法论,打破组织壁垒,实现技术、业务与服务的协同价值最大化。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学会OKR目标对齐、RACI矩阵、GROW模型等工具;

2. 能力提升:具备跨部门资源统筹、冲突调解与风险预判的系统化能力;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模拟推动从“部门本位主义”到“客户价值优先”的思维转变;

4. 文化塑造:构建通讯互联网行业特有的“技术敏捷、数据共享、风险共担”组织文化基因。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通信运营商高管、互联网产品总监、技术研发负责人、运维主管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适配:案例覆盖华为“鸿蒙生态协同”、苹果“软硬一体化开发”、谷歌“数据中台治理”、Netflix“故障驱动协作”等标杆实践;

· 工具链完整:整合目标管理(OKR)、协作机制(RACI矩阵)、资源统筹(资源分配矩阵)、冲突解决(托马斯-基尔曼模型)四大体系;

· 场景化训练:模拟“技术团队与产品团队需求冲突”“5G基站建设跨部门资源协调”“用户数据泄露应急响应”等高频管理难题。

课程大纲:

模块一:共同目标与责任共担

1.1 从“功能模块”到“生态盟友”的进化

· 案例:某物联网企业因研发与市场部门目标错位导致产品功能偏离市场需求;

· 工具:OKR金字塔拆解法(公司战略→部门目标→个人KR)。

1.2 跨部门责任的“双线锁定”

· 工具:RACI矩阵与责任承诺书模板;

· 案例:华为通过“项目制铁三角”(研发、市场、交付)打破部门壁垒,实现5G基站快速部署。

1.3 目标落地的三大陷阱

· 工具:目标追踪仪表盘(进度/风险/资源匹配度);

· 演练:分析“某企业因未同步云端服务与终端硬件更新节奏导致用户体验断层”的根本原因。

成果输出:《跨部门OKR分解表》《责任承诺书模板》


模块二:资源分析与优先级管理

2.1 通讯互联网资源的“全局视图”

· 工具:资源分配矩阵(资源类型/部门需求/优先级权重);

· 案例:某云计算企业通过“算力共享池”优化AI训练资源利用率,成本降低20%。

2.2 优先级冲突的决策模型

· 工具:决策平衡单(收益/风险/时间/资源);

· 演练:模拟“6G研发投入”与“现有4G网络维护预算”的优先级争夺战。

2.3 资源短缺时的协作策略

· 工具:非正式资源协调网络图绘制;

· 案例:疫情期间某通信企业通过“供应商-研发联合实验室”快速突破芯片供应瓶颈。

成果输出:《跨部门资源分配矩阵》《优先级决策平衡单》


模块三:风险预防与冲突管理

3.1 跨部门协作的“风险雷达图”

· 工具:风险识别矩阵(可能性/影响度/可控性);

· 案例:某社交平台因未协调用户隐私政策更新引发监管处罚。

3.2 冲突管理的五步模型

· 工具:托马斯-基尔曼冲突管理矩阵(竞争/妥协/合作/回避/顺应);

· 演练:调解“技术团队主张开源架构”与“安全团队要求封闭开发”的矛盾。

3.3 建立信任的“非正式纽带”

· 工具:非正式沟通网络分析表;

· 案例:谷歌通过“20%自由时间”促进跨部门技术交流,孵化Gmail等成功产品。

成果输出:《跨部门风险雷达图》《冲突管理行动计划》


模块四:合作问题解决与行动计划

4.1 复杂问题的“根因分析法”

· 工具:鱼骨图(人/机/料/法/环)与5Why分析法;

· 案例:某视频平台通过“用户卡顿率高”根因分析优化CDN节点布局。

2.2 跨部门行动计划的制定与跟进

· 工具:GROW模型(目标-现状-选择-行动)与PDCA循环;

· 演练:为“提升智能家居设备跨品牌兼容性”设计联合改进方案。

3.3 协作的“闭环验证”机制

· 工具:A3报告撰写与复盘会议模板;

· 案例:苹果通过“故障树分析(FTA)”实现iPhone供应链故障率下降50%。

成果输出:《跨部门问题根因分析报告》《联合行动计划表》


模块五:实战沙盘与成果固化

5.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某企业‘5G网络建设滞后危机’沙盘推演”(目标设定-资源分配-风险应对)。

5.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机制:“红队挑战+蓝队优化”模拟“管理层削减跨部门协作预算引发团队对立”争议场景;

· 成果输出:《跨部门协作能力评估报告》《个人改进承诺书》。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经典管理理论(系统思考、权变理论)与通讯互联网行业工具(OKR、RACI矩阵);

2. 分层适配性:覆盖高层战略决策(如生态协同)、中层战术执行(如资源统筹)、基层落地赋能(如冲突调解);

3. 行为改变驱动:通过“角色扮演”“沙盘决策”“根因分析”等高还原度场景推动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李修平老师的其他课程

• 李修平: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课程背景​ 在服务业高度竞争与客户体验至上的背景下,跨部门协作成为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瓶颈。管理者普遍面临目标割裂​(如市场部追求客户增长与客服部关注投诉处理之间的冲突)、资源争夺​(如旺季时前台与后勤的资源分配矛盾)、信息孤岛​(如客户数据在不同部门间的割裂)、协作低效​(如应急预案中各部门响应脱节)等挑战。本课程通过​“目标对齐-责任共担-资源整合-风险管控-问题解决”全链条训练,帮助管理者掌握服务行业跨部门协作的核心方法论,打破组织壁垒,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学会OKR目标对齐、RACI矩阵、GROW模型等工具; 2. ​能力提升:具备跨部门资源统筹、冲突调解与风险预判的系统化能力;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模拟推动从“部门本位主义”到“客户为中心”的思维转变; 4. ​文化塑造:构建服务行业特有的“以客为尊、敏捷协作、风险共担”组织文化基因。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餐饮/酒店/零售/医疗等服务企业管理者、门店经理、服务主管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适配:案例覆盖希尔顿“服务金标准”、海底捞“变态服务”流程优化、星巴克“第三空间”文化塑造等标杆实践; · ​工具链完整:整合目标管理(OKR)、协作机制(RACI矩阵)、资源统筹(资源分配矩阵)、冲突解决(托马斯-基尔曼模型)四大体系; · ​场景化训练:模拟“客户集体投诉”“跨部门抢修资源冲突”“旺季服务资源短缺”等高频管理难题。 课程大纲: ​模块一:共同目标与责任共担​ ​1.1 从“部门壁垒”到“客户价值同盟”的进化​ · ​案例:某连锁餐饮企业因市场部与客服部目标错位导致客户体验下降; · ​工具:OKR金字塔拆解法(公司战略→部门目标→个人KR)。 ​1.2 跨部门责任的“双线锁定”​​ · ​工具:RACI矩阵与责任承诺书模板; · ​案例:某五星级酒店通过“全客服务团队”打破前台、客房、餐饮部门界限。 ​1.3 目标落地的三大陷阱​ · ​工具:目标追踪仪表盘(进度/风险/资源匹配度); · ​演练:分析“某零售企业因未同步促销政策导致线上线下服务冲突”的根本原因。 成果输出:《跨部门OKR分解表》《责任承诺书模板》 ​模块二:资源分析与优先级管理​ ​2.1 服务资源的“全局视图”​​ · ​工具:资源分配矩阵(资源类型/部门需求/优先级权重); · ​案例:某旅游平台通过“高峰期人力资源共享池”缓解客服压力。 ​2.2 优先级冲突的决策模型​ · ​工具:决策平衡单(收益/风险/时间/资源); · ​演练:模拟“酒店旺季时‘客房清洁’与‘客户接待’资源争夺战”。 ​2.3 资源短缺时的协作策略​ · ​工具:非正式资源协调网络图绘制; · ​案例:某连锁超市通过“供应商-门店应急联盟”快速应对缺货危机。 成果输出:《跨部门资源分配矩阵》《优先级决策平衡单》 ​模块三:风险预防与冲突管理​ ​3.1 服务协作的“风险雷达图”​​ · ​工具:风险识别矩阵(可能性/影响度/可控性); · ​案例:某航空公司因未协调机场安检流程变更导致航班延误大规模投诉。 ​3.2 冲突管理的五步模型​ · ​工具:托马斯-基尔曼冲突管理矩阵(竞争/妥协/合作/回避/顺应); · ​演练:调解“VIP客户要求特殊服务”与“标准化流程冲突”事件。 ​3.3 建立信任的“非正式纽带”​​ · ​工具:非正式沟通网络分析表; · ​案例:海底捞通过“员工家庭日”活动强化跨部门情感联结。 成果输出:《跨部门风险雷达图》《冲突管理行动计划》 ​模块四:合作问题解决与行动计划​ ​4.1 复杂问题的“根因分析法”​​ · ​工具:鱼骨图(人/机/料/法/环)与5Why分析法; · ​案例:某医院通过“患者投诉激增”根因分析优化跨部门协作流程。 ​4.2 跨部门行动计划的制定与跟进​ · ​工具:GROW模型(目标-现状-选择-行动)与PDCA循环; · ​演练:为“提升高峰期客户排队体验”设计跨部门联合改进方案。 ​3.3 协作的“闭环验证”机制​ · ​工具:A3报告撰写与复盘会议模板; · ​案例:星巴克通过“客户之声(VOC)”系统实现跨部门服务改进常态化。 成果输出:《跨部门问题根因分析报告》《联合行动计划表》 ​模块五:实战沙盘与成果固化​ ​5.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某企业‘客户数据泄露危机’沙盘推演”(目标设定-资源分配-风险应对)。 ​5.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机制:“红队挑战+蓝队优化”模拟“管理层削减跨部门协作预算引发团队对立”争议场景; · ​成果输出:《跨部门协作能力评估报告》《个人改进承诺书》。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经典管理理论(系统思考、权变理论)与服务行业工具(OKR、RACI矩阵); 2. ​分层适配性:覆盖高层战略决策(如文化塑造)、中层战术执行(如资源统筹)、基层落地赋能(如冲突调解); 3. ​行为改变驱动:通过“角色扮演”“沙盘决策”“根因分析”等高还原度场景推动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 李修平: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课程背景​ 在IT行业技术迭代加速与组织架构扁平化的背景下,跨部门协作成为企业创新效率的核心瓶颈。管理者普遍面临目标错位​(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需求冲突)、资源争夺​(研发预算与运维成本的矛盾)、信息孤岛​(数据壁垒与技术债累积)、协作低效​(流程冗余与决策滞后)等挑战。本课程通过​“目标对齐-责任共担-资源整合-风险管控-问题解决”全链条训练,帮助管理者掌握系统性跨部门协作方法论,打破组织壁垒,实现技术价值与业务目标的协同。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学会OKR目标对齐、RACI矩阵、GROW模型等工具; 2. ​能力提升:具备跨部门资源统筹、冲突调解与风险预判的系统化能力;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模拟推动从“部门本位主义”到“全局视角”的思维转变; 4. ​文化塑造:构建IT行业特有的“技术共享、敏捷协作、风险共担”组织文化基因。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IT企业高管、技术总监、项目经理、运维负责人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适配:案例覆盖谷歌“OKR实践”、微软“敏捷开发文化”、亚马逊“AWS故障复盘机制”等标杆实践; · ​工具链完整:整合目标管理(OKR)、协作机制(RACI矩阵)、资源统筹(资源分配矩阵)、冲突解决(托马斯-基尔曼模型)四大体系; · ​场景化训练:模拟“技术团队与产品团队需求冲突”“供应链中断应急协调”“跨部门预算争夺战”等高频管理难题。 课程大纲: ​模块一:共同目标与责任共担​ ​1.1 从“功能组”到“战略同盟”的进化​ · ​案例:某SaaS企业因市场部与技术部目标错位导致产品功能重复开发; · ​工具:OKR金字塔拆解法(公司战略→部门目标→个人KR)。 ​1.2 跨部门责任的“双线锁定”​​ · ​工具:RACI矩阵与责任承诺书模板; · ​案例:某跨国企业通过“项目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研发-采购-生产联动。 ​1.3 目标落地的三大陷阱​ · ​工具:目标追踪仪表盘(进度/风险/资源匹配度); · ​演练:分析“某企业因忽视客户需求变更导致项目重大返工”的根本原因。 成果输出:《跨部门OKR分解表》《责任承诺书模板》 ​模块二:资源分析与优先级管理​ ​2.1 跨部门资源的“全局视图”​​ · ​工具:资源分配矩阵(资源类型/部门需求/优先级权重); · ​案例:某制造企业通过“资源池共享平台”减少重复采购成本30%。 ​2.2 优先级冲突的决策模型​ · ​工具:决策平衡单(收益/风险/时间/资源); · ​演练:模拟“市场部推广预算与研发部产品迭代预算争夺战”。 ​2.3 资源短缺时的协作策略​ · ​工具:非正式资源协调网络图绘制; · ​案例:疫情期间某医疗企业通过“志愿者联盟”快速调配紧缺物资。 成果输出:《跨部门资源分配矩阵》《优先级决策平衡单》 ​模块三:风险预防与冲突管理​ ​3.1 跨部门协作的“风险雷达图”​​ · ​工具:风险识别矩阵(可能性/影响度/可控性); · ​案例:某物流企业因未提前协调海关政策变更导致跨境业务中断。 ​3.2 冲突管理的五步模型​ · ​工具:托马斯-基尔曼冲突管理矩阵(竞争/妥协/合作/回避/顺应); · ​演练:调解“技术部坚持标准化流程”与“市场部要求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矛盾。 ​3.3 建立信任的“非正式纽带”​​ · ​工具:非正式沟通网络分析表; · ​案例:微软通过“黑客马拉松”活动促进跨部门技术交流与信任建立。 成果输出:《跨部门风险雷达图》《冲突管理行动计划》 ​模块四:合作问题解决与行动计划​ ​4.1 复杂问题的“根因分析法”​​ · ​工具:鱼骨图(人/机/料/法/环)与5Why分析法; · ​案例:某零售企业通过“库存周转率低下”根因分析优化供应链协作流程。 ​4.2 跨部门行动计划的制定与跟进​ · ​工具:GROW模型(目标-现状-选择-行动)与PDCA循环; · ​演练:为“提升客户投诉响应速度”设计跨部门联合改进方案。 ​3.3 协作的“闭环验证”机制​ · ​工具:A3报告撰写与复盘会议模板; · ​案例:丰田通过“现场改善提案”实现跨部门流程优化常态化。 成果输出:《跨部门问题根因分析报告》《联合行动计划表》 ​模块五:实战沙盘与成果固化​ ​5.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某企业‘供应链中断危机’沙盘推演”(目标设定-资源分配-风险应对)。 ​5.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机制:“红队挑战+蓝队优化”模拟“管理层削减跨部门协作预算引发团队对立”争议场景; · ​成果输出:《跨部门协作能力评估报告》《个人改进承诺书》。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经典管理理论(系统思考、权变理论)与跨部门协作工具(OKR、RACI矩阵); 2. ​分层适配性:覆盖高层战略决策(如文化塑造)、中层战术执行(如资源统筹)、基层落地赋能(如冲突调解); 3. ​行为改变驱动:通过“角色扮演”“沙盘决策”“根因分析”等高还原度场景推动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 李修平: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课程背景​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与组织复杂度提升的背景下,跨部门协作成为企业效率提升的核心瓶颈。管理者普遍面临目标割裂​(部门优先级冲突)、资源争夺​(预算与人力分配矛盾)、信息孤岛​(数据共享壁垒)、协作低效​(流程冗余与决策滞后)等挑战。本课程通过​“目标对齐-责任共担-资源整合-风险管控-问题解决”全链条训练,帮助管理者掌握系统性跨部门协作方法论,打破组织壁垒,实现协同价值最大化。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学会OKR目标对齐、RACI矩阵、GROW模型等工具; 2. ​能力提升:具备跨部门资源统筹、冲突调解与风险预判的系统化能力; 3. ​行为改变:通过案例模拟推动从“部门本位主义”到“全局视角”的思维转变; 4. ​文化塑造:构建“共享目标、透明协作、责任共生”的组织文化基因。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企业管理者、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跨职能团队领导 ​课程特色​ · ​行业普适性:案例覆盖丰田“TPS精益生产”、亚马逊“两个比萨团队”、海尔“人单合一”等标杆实践; · ​工具链完整:整合目标管理(OKR)、协作机制(RACI矩阵)、资源统筹(资源分配矩阵)、冲突解决(托马斯-基尔曼模型)四大体系; · ​场景化训练:模拟“市场部与研发部需求冲突”“供应链中断应急协调”“跨部门预算争夺战”等高频管理难题。 课程大纲: ​模块一:共同目标与责任共担​ ​1.1 从“部门战争”到“战略同盟”的进化​ · ​案例:某家电企业因市场部与生产部目标错位导致新品上市失败; · ​工具:OKR金字塔拆解法(公司战略→部门目标→个人KR)。 ​1.2 跨部门责任的“双线锁定”​​ · ​工具:RACI矩阵与责任承诺书模板; · ​案例:某跨国企业通过“项目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研发-采购-生产联动。 ​1.3 目标落地的三大陷阱​ · ​工具:目标追踪仪表盘(进度/风险/资源匹配度); · ​演练:分析“某企业因忽视客户需求变更导致项目重大返工”的根本原因。 成果输出:《跨部门OKR分解表》《责任承诺书模板》 ​模块二:资源分析与优先级管理​ ​2.1 跨部门资源的“全局视图”​​ · ​工具:资源分配矩阵(资源类型/部门需求/优先级权重); · ​案例:某制造企业通过“资源池共享平台”减少重复采购成本30%。 ​2.2 优先级冲突的决策模型​ · ​工具:决策平衡单(收益/风险/时间/资源); · ​演练:模拟“市场部推广预算与研发部产品迭代预算争夺战”。 ​2.3 资源短缺时的协作策略​ · ​工具:非正式资源协调网络图绘制; · ​案例:疫情期间某医疗企业通过“志愿者联盟”快速调配紧缺物资。 成果输出:《跨部门资源分配矩阵》《优先级决策平衡单》 ​模块三:风险预防与冲突管理​ ​3.1 跨部门协作的“风险雷达图”​​ · ​工具:风险识别矩阵(可能性/影响度/可控性); · ​案例:某物流企业因未提前协调海关政策变更导致跨境业务中断。 ​3.2 冲突管理的五步模型​ · ​工具:托马斯-基尔曼冲突管理矩阵(竞争/妥协/合作/回避/顺应); · ​演练:调解“技术部坚持标准化流程”与“市场部要求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矛盾。 ​3.3 建立信任的“非正式纽带”​​ · ​工具:非正式沟通网络分析表; · ​案例:微软通过“黑客马拉松”活动促进跨部门技术交流与信任建立。 成果输出:《跨部门风险雷达图》《冲突管理行动计划》 ​模块四:合作问题解决与行动计划​ ​4.1 复杂问题的“根因分析法”​​ · ​工具:鱼骨图(人/机/料/法/环)与5Why分析法; · ​案例:某零售企业通过“库存周转率低下”根因分析优化供应链协作流程。 ​4.2 跨部门行动计划的制定与跟进​ · ​工具:GROW模型(目标-现状-选择-行动)与PDCA循环; · ​演练:为“提升客户投诉响应速度”设计跨部门联合改进方案。 ​4.3 协作的“闭环验证”机制​ · ​工具:A3报告撰写与复盘会议模板; · ​案例:丰田通过“现场改善提案”实现跨部门流程优化常态化。 成果输出:《跨部门问题根因分析报告》《联合行动计划表》 ​模块五:实战沙盘与成果固化​ ​5.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某企业‘供应链中断危机’沙盘推演”(目标设定-资源分配-风险应对)。 ​5.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机制:“红队挑战+蓝队优化”模拟“管理层削减跨部门协作预算引发团队对立”争议场景; · ​成果输出:《跨部门协作能力评估报告》《个人改进承诺书》。 ​课程设计亮点​ 1.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经典管理理论(系统思考、权变理论)与跨部门协作工具(OKR、RACI矩阵); 2. ​分层适配性:覆盖高层战略决策(如文化塑造)、中层战术执行(如资源统筹)、基层落地赋能(如冲突调解); 3. ​行为改变驱动:通过“角色扮演”“沙盘决策”“根因分析”等高还原度场景推动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