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中,培训已成为提升员工能力与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得到提升”的目标,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入分析与设计,企业不仅可以提升内训师的授课能力,还能确保学员在培训后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从而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根据2019年人社部的调查数据,未经系统培训的内训师,其授课有效性仅为16%。这表明,仅有能力做事并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内训师。内训师在授课前,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我想讲什么?学员愿意听什么?我想达到什么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设计出符合学员需求的课程。
内训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员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激励者。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内训师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参与感,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内训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成人学习者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内训师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
内训师的专业形象直接影响学员的学习效果。着装、言行、内容熟悉度等都是内训师形象的重要表现。内训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并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举止得体、语言清晰、内容熟练的内训师,更容易赢得学员的信任与尊重,从而提升授课效果。
对于内训师来说,面对学员时常会感到紧张。消除紧张情绪的方法包括充分准备、培训环境的布置和设备的提前检查等。此外,内训师还应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通过微笑、手势等非语言表达,内训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氛围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内训师在授课时,逻辑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清晰的逻辑框架,内训师可以有效地传达课程内容。同时,一个成功的开场能够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内训师可以通过提问、引用数据或分享案例来设计开场白,使学员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授课过程中,内训师需要掌握有效的互动与控场技能。通过破冰技术、眼神交流等方式,内训师可以打破课堂的僵局,引导学员积极参与。提问是促进学员思考和互动的重要手段,内训师应根据学员的反应灵活调整授课方式。
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内容的设计,更是对学员需求的深刻理解与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内训师应对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学员的反馈,以便优化后续的课程设计。同时,内训师应鼓励学员在课程后进行复习与实践,确保所学知识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应用。
课程开发设计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明确课程目标、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内训师能够有效提升培训效果,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内训师的专业形象、表达能力、控场技能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高效的培训课程,帮助学员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