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中,培训已成为提升员工技能和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有效地实施培训,尤其是在企业内部的培训,常常面临诸多挑战。2019年人社部的调查显示,未经系统培训的内训师,其授课有效性仅为16%。这一数据警示着我们,内训师的专业素养和授课技巧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因此,设计一套系统的课程框架,帮助内训师提升授课能力,是当前企业培训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企业培训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得到提升”。这一目标不仅依赖于课程内容的设计,还与授课讲师的能力密切相关。内训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要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记忆并应用所学内容。
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帮助内训师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框架与授课技巧,通过七步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体系,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课程内容涵盖了从课程开发思维到授课技巧、从课程内容的逻辑结构到互动氛围的营造,确保学员能够系统地掌握内训师所需的各项技能。
本课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课程设计与开发、授课技巧与呈现,以及课程实施与反馈。以下将详细阐述每个部分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课程设计是整个培训过程的基础,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员的学习。
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清晰地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这包括识别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明确培训的目标以及确定培训的受众。通过分析现有课程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可以优化课程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课程内容的构建需要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包括大夫思维、建筑师思维、咨询师思维和设计师思维。这些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内训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和构建课程内容,从而确保课程的深度与广度。
课程大纲是课程的骨架,设计一个合理的课程大纲可以帮助授课者清晰地传达知识。课程大纲应遵循“扁平化”的原则,确保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逻辑性。通过四级大纲结构,内训师能够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归纳和梳理。
良好的授课技巧是内训师成功的关键。掌握有效的授课技巧,能够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解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员学习的引导者。专业形象的塑造也至关重要,包括着装、语言表达、肢体语言等方面都需展现出专业性,以增强学员的信任感和参与感。
内训师应掌握多种授课技巧,如有效的开场白、互动环节设计等,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参与度。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员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内训师应学会使用幽默、故事、游戏等元素,活跃课堂气氛,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授课的过程,更包括课后的反馈与改进。
课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包括培训环境的布置、培训工具的准备等。通过合理的布置和准备,能够确保课程顺利进行,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课程结束后,收集学员的反馈信息至关重要。通过对学员反馈的分析,内训师能够了解课程的优缺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提高后续课程的质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掌握品牌课程开发的流程与关键步骤,获得组织经验沉淀的模型、工具和方法。学员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自行绘制破题图、设计标准课件、建立素材百宝箱,真正实现“学得会,带得走”的目标。
此外,课程还将帮助内训师克服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表达不清、缺乏感染力等。通过掌握成人学习的特点与遗忘曲线规律,内训师能够设计出有效的复习方式,确保学员的知识能够长久保留。
在企业内部培训中,内训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有效性。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与授课技巧培训,不仅能够提升内训师的授课能力,还能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希望各位内训师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