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的目标在于“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得到提升”。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往往取决于课程的内容以及授课讲师的呈现能力。根据2019年人社部关于企业内训状况的调查,未经过系统培训的内训师,其授课的有效性仅为16%。这类情况提示我们,不仅要关注内训师的知识储备,还要重视其授课技巧的提升。
内训师在企业培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员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内训师需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
内训师需要不断反思,问自己:我要讲什么?学员愿意听什么?我想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授课。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实现有效培训的基础。内训师需要掌握课程开发的流程与关键步骤,以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内训师需从企业的经营过程出发,梳理出培训的真正需求。问自己:我们的培训解决了企业什么问题?只有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切合需求的课程。
内训师需要运用“四种思维”来开发精品课程,包括:
内训师应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通过教学方法的设计,影响教学效果,使学员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授课技巧是提升培训效果的关键。内训师需要掌握一系列授课技巧,确保学员能够“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带得走”。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授课技巧:
课堂上,内训师应积极调动学员的参与感,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员的互动性。这不仅能增强学员的兴趣,还能促进知识的吸收与理解。
有效的PPT课件设计对于授课效果至关重要。内训师应避免文字过多,尽量使用图表、图片等视觉材料,以帮助学员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需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引发学员的情感共鸣。这不仅能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还能加深学员对课程内容的记忆。
肢体语言在授课中同样重要。内训师应注重表情、手势等的运用,通过生动的肢体表达,增强课程的感染力。
课程结束后,内训师应及时对授课效果进行评估,并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这不仅有助于内训师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还能为后续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内训师可以运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对课程的内容、形式、效果进行评估。通过量化的数据,帮助内训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的优缺点。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及时了解学员的需求与期望。内训师应鼓励学员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不断改进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
内训师的成长不仅依赖于一次性的培训,更需要持续的学习与自我提升。内训师应关注行业动态,参与相关的培训与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授课技巧的提升是企业内部培训成功的关键。内训师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掌握有效的授课技巧与课程开发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提升学员的学习效果。在未来的培训中,我们应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努力成为优秀的内训师,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