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中,培训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提升员工能力、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手段。然而,企业培训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关键的在于“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得到提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与课程内容的设计及授课讲师的呈现能力密切相关。本文将深入探讨课程开发设计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提升内训师的专业能力。
根据2019年人社部的调查,企业内部培训的有效性大幅受制于内训师的专业素养。研究显示,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内训师,其授课的有效性仅为16%。这意味着,许多企业在培训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却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这种困境源于企业领导对内训师的误解,以及对培训内容设计的不重视。
企业往往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为了打破这些误解,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内训师的角色,以及课程开发设计的重要性。
课程开发设计是培训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有效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内训师明确培训目标、优化教学策略,还能提升学员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内训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在实际的课程开发中,可以采用七步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法。这一方法论能够帮助内训师系统化地进行课程设计,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企业组织培训的根本原因在于解决特定问题。因此,内训师需要从企业的经营过程出发,通过工具如营销价值链、项目管理思维模型等,梳理出培训需求。
在课程设计中,内训师需要明确待开发课程的卖点与买点,基于实际工作情景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确保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相连。
设定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合理制定课程的四级大纲,包括根目录、干目录、支目录、叶目录,以确保课程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课程内容的匹配度来自于内外部经验的结合。内训师需通过资料、数据、信息观点等多种形式,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吸引力。
一个好的课程名称能够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内训师应遵循课程命名的标准,确保名称具有精准性、优雅性和冲击力。
内训师在授课时需要掌握有效的表达技巧,利用肢体语言、声音的抑扬顿挫等方式,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升学员的学习体验。
课程结束后,内训师应设计评估机制,收集学员的反馈与建议,以便为后续的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课程内容,还需具备一定的授课技巧。TTT(Training the Trainer)课程正是针对这一需求而设计。通过TTT课程,内训师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授课能力,确保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参与、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内训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提升授课效果:
课程开发设计是企业培训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与内训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企业能够有效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得到提升”的目标。通过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内训师不仅能掌握课程开发的关键步骤,还能提升授课的技巧与专业形象,最终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在未来的企业培训中,注重课程开发设计的系统性与内训师的专业培训,将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希望本文能够为企业在培训与发展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