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中,培训师的角色愈发重要,尤其是企业内部培训师(内训师)。企业培训的目标在于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提升”。然而,许多企业领导对内训师的培训效果仍持有误解,认为内训师讲课无人问津,外请老师则不懂企业专业知识,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根据2019年人社部的调查,未经过系统培训的内训师,授课的有效性仅有16%。这一现象引发了对培训师角色定位的深思。
内训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转化者。成功的内训师应具备以下特质:
内训师的角色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自身的不断实践。以下是实现角色转变的一些关键步骤:
内训师需要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内容开发等。在培训课程的第一天中,学员将学习如何进行精准的需求分析,利用营销价值链和项目管理思维模型,梳理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培训内容。
内训师的授课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课程内容,更在于授课的方式和技巧。通过TTT(Training the Trainer)课程,内训师可以学习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提升授课的感染力和互动性。该课程强调“怎么讲比讲什么更重要”,帮助内训师学会如何控制课堂气氛,处理学员异议。
成人学习与儿童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内训师需要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例如目的性强、参与感强等,并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内训师的职业形象会直接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合适的着装、专业的举止以及清晰的表达能力都是内训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课程中设置的现场练习,内训师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形象和表达能力。
为了帮助内训师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企业应该为其提供系统的培训支持。培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培训与发展策略:
尽管内训师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培训师角色的有效定位与发展,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成败。在企业内部培训中,内训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掌握授课技巧与课程设计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与实践,内训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授课效果,最终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提升”的目标。企业应积极支持内训师的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助力他们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培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