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的目标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在于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得到提升”的双重目标。然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授课内容的质量以及授课讲师的呈现能力。根据2019年人社部关于企业内训状况的调查显示,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内训师,其授课有效性仅为16%。这意味着,许多企业内训师虽然具备丰富的知识,但在授课时却未能有效地传递给学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企业需要重视授课技巧的培训,以确保内训的真正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在企业内训中,许多领导和管理者存在一些误解,认为现有的内训师不具备培训能力,或是外聘老师不懂企业的专业知识等。这些误解导致了内训师的培养被忽视。实际上,内训师的培训是提升企业整体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
这些误解不仅影响了内训师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有效性。因此,企业有必要通过专业的授课技巧培训,帮助内训师提升其授课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有效的授课技巧能够让学员全程投入,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从而实现培训的真正目的。授课技巧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方式,更是影响学员学习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例如,沣然老师通过现场演示,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得学员自愿参与,不玩手机,全程投入。
为了让内训师能够高效授课,首先需要掌握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技巧。这包括对企业需求的精准分析、课程目标的明确制定,以及课程内容的科学组织。
企业在组织培训时,首先需要明确培训的需求。通过营销价值链、项目管理思维模型等工具,帮助内训师从企业经营过程梳理出培训需求。有效的需求分析能够确保培训内容切合企业实际,解决真实问题。
明确的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的是课程设计,后者则关注课程实施。内训师需要在设计课程目标时,考虑企业的需求、部门的要求,以及学员的学习心理,确保课程内容的聚焦。
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内萃经验、外取经验,以及资料数据类、信息观点类、方法工具类等方面的素材收集。内训师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方法,确保课程内容的生动性与实用性。
授课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在实际授课中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反思。以下是一些提升内训师授课能力的具体策略:
内训师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根据内训师的不同背景和企业需求,调整授课风格和内容,使之更具针对性。内训师在授课前应明确“我要讲什么?学员愿意听什么?我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三个问题,确保授课的有效性。
授课时,紧张情绪是许多内训师面临的挑战。通过超量准备、心理诱导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同时,合理布置培训环境和媒介设备,确保授课的顺利进行。
肢体语言在授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训师应当通过微笑、手势等方式提升授课的能量,增强学员的参与感与互动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肢体语言技巧,将帮助内训师更好地传达信息。
课程设计与授课技巧是相辅相成的。内训师在设计课程时,应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授课技巧,将课程内容有效传递给学员。优秀的课程设计能够帮助内训师在授课时更游刃有余,而扎实的授课技巧则能够让课程设计的价值充分体现。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内训师能够激发学员的思考与讨论,从而提升学员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利用4C自我学习法,内训师可以帮助学员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内训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内训师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策略与方法,适应不同的培训需求。企业也应当为内训师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
掌握有效的授课技巧,对于提升企业内训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的需求分析、明确的课程目标、科学的课程设计,以及灵活的授课技巧,内训师能够真实地影响学员的学习行为,从而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得到提升”的目标。企业应重视内训师的培训与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确保内训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