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企业培训的目的不仅是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更是为了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提升”的目标。然而,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却并非易事。根据2019年人社部的调查显示,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内训师授课有效性仅为16%。这意味着,仅仅具备专业知识的内训师,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授课技巧和课程设计能力,其培训效果将大打折扣。
本文将深入探讨内训师培训的必要性,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分析如何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内训师的授课能力和课程设计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提升。
内训师培训课程的设计旨在帮助企业内部讲师、培训经理和培训专员掌握系统的课程设计与授课技巧。课程内容分为两天,第一天主要集中在课程设计与开发,第二天则聚焦于授课技巧与呈现能力的提升。
具体而言,培训课程将帮助学员解决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到七步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很多企业的讲师虽然知识丰富,但在课程呈现时常常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效组织和传递。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培训,学员将能够掌握从需求分析到课程框架设计的完整流程。
课程设计的首要步骤是明确企业的培训需求。这一过程中,学员需要思考企业为何要组织培训,培训能够解决哪些具体问题。通过营销价值链和项目管理思维模型的梳理,学员能够从企业经营过程出发,深入分析培训需求。
在课程开发中,明确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主题的确定常常来源于对实际工作中问题的深入分析。通过绘制《破题图》,学员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从而清晰地定位课程目标和内容。
在明确了培训目标后,课程大纲的制定成为关键一步。学员将在课程中学习如何通过根目录、干目录、支目录和叶目录的方式构建课程金字塔,确保课程内容的层次分明和逻辑清晰。
优秀的课程内容离不开丰富的教辅素材。学员将学习如何从内外部资源中萃取经验,收集相关的案例、故事和数据,以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第二天的课程将重点关注内训师的授课技巧与现场呈现能力。TTT(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课程的培训理念强调,内训师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有效的授课技巧,才能真正影响学员的学习效果。
内训师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员工成长的引导者。通过对内训师角色的深刻理解,学员能够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授课风格和目标。
内训师的职业形象直接影响学员的学习热情。课程中将讨论如何提升内训师的职业形象,包括着装、举止、语言等方面的专业化。同时,学员将学习到消除紧张情绪的方法,以增强自信心,提升授课效果。
肢体语言在授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合理的手势、表情和站姿,内训师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和情感。此外,课程还将教授学员如何构建清晰的表达逻辑,确保讲解内容的条理性和易懂性。
成功的课程开场能够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而有效的结尾则能加深学员的记忆。学员将在课程中学习设计开场白和结尾的技巧,从而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与吸引力。
通过系统的内训师培训,企业不仅能够提升内训师的授课能力,还能实现以下收益:
内训师培训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对企业整体效益的促进。通过系统的培训,内训师能够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学员,从而实现“学员行为改变,企业效益提升”的目标。随着企业对培训重视程度的提高,内训师的专业化发展将为企业的未来注入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