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培训已成为提升员工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内训师培训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目标在于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使得企业内部讲师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激发学员潜能。因此,本文将围绕内训师培训的必要性、课程设计与开发、授课技巧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分析。
根据2019年人社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未经内训师TTT(Training the Trainer)项目系统培训的内训师,其授课有效性仅有16%。这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内训师在知识传递上存在显著短板,无法有效实现企业培训的预期目标。因此,企业领导者对内训师的误解亟需澄清,认为他们的培训没有听众、外请老师无法传递专业知识、培训经理的转训方式难以有效提升内训师能力,这些观念都是对内训师培训价值的忽视。
内训师培训课程分为两天,每天六小时,主要涵盖课程设计与开发、授课技巧等方面。在第一天的培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包括七步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型。许多企业讲师虽然知识丰富,但往往在课程呈现和设计上缺乏系统性。通过系统的培训,学员将能够掌握品牌课程开发的流程与关键步骤,进一步规范教学目标与策略的设计,确保培训成果的转化。
通过第一天的课程,学员不仅能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框架,还能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具体问题,提升课程开发的能力。
第二天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内训师的授课技巧上。TTT课程强调,内训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表达与演绎能力。合格的内训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员的兴趣,使得课程内容能够深入人心。
通过第二天的培训,学员能够提升授课的技巧与表现力,使得他们在实际授课中更加游刃有余,能够有效引导学员参与,提高培训效果。
内训师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员行为的改变,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对培训效果的评估至关重要。培训结束后,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评估内训师的授课效果,包括学员的反馈、培训成果的转化、以及企业效益的提升等。
内训师培训是提升企业内部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授课技巧培训,能够确保内训师不仅会讲、能够讲,更能做到善讲。企业领导者应当重视内训师的培养,投资于内训师的培训,以实现学员行为的改变,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内训师培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过程。只有通过有效的内训师培训,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培训的目标,让学员在培训后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