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中,培训师的角色愈发重要,内训师作为企业内部知识传递的关键,肩负着提升员工能力、促进组织发展的重任。然而,许多企业发现,未经专业系统的培训,内训师的授课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根据2017年《培训杂志》的市场调研,缺乏TTT(Train The Trainer)系统培训的内训师,授课有效率仅为7%。这无疑为企业的培训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TTT培训旨在帮助内训师提升授课技能,使其能够设计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教学活动。通过系统的培训,内训师将学会如何明确教学目标、专注练习、及时反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逐步改善。课程将运用《4维培训体验设计》训练方法,让学员在实战中掌握授课的多种模式,确保学员能够自愿参与课堂学习,而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员做到: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能够应用并带走所学的内容。通过两天的密集培训,学员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授课能力,还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传播与技能提升,进而实现员工行为的改变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内训师授课无效的原因可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漏斗原理表明,信息的传递过程往往存在大量的流失。例如,当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有效地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时,学员的兴趣和参与度会显著降低。此外,内训师在授课前往往没有清晰地问自己三个关键问题:我希望学员学到什么?学员真正需要什么?我该如何设计课程以达成这些目标?
而根据案例分析,例如《院士讲课学生睡觉谁的错?》,可以看出讲课的方式与内容对学员的影响至关重要。内训师不仅需要关注内容的专业性,还要考虑如何激发学员的兴趣,启发动机至关重要。学员的兴趣低下,往往是由于授课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所致。因此,内训师必须掌握有效的授课技巧,以提升学员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为了提升内训师的授课有效性,TTT培训提供了一系列策略。首先,内训师需要掌握成人学习的特点,理解成人学习者的需求。成人学习者通常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更多的参与和互动。因此,内训师不应仅仅依靠讲授,而应设计符合大脑学习习惯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培训课程还强调了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形象塑造与表达能力。内训师的职业形象与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员的学习体验。通过提升着装、语言和举止的专业度,内训师能够更好地赢得学员的信任,从而提升授课效果。
职业形象不专业会导致学员对授课内容产生质疑。因此,内训师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提升自身形象:
成功的开场设计是吸引学员注意力的关键。开场白的四个目的包括:引起兴趣、建立联系、传达课程目标以及激发学员参与的欲望。内训师在开场时应运用有效的开场技巧,例如问题引导、价值导入、引用名言或数据等,以便迅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
此外,内训师还需要设计出无懈可击的自我介绍,使学员对其产生信任感。在自我介绍中,内训师应避免常见的禁忌,如过于谦虚或夸大其词,而应通过讲故事、分享经历等方式,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肢体语言在授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训师应注意自己的表情、手势及站姿,以增强授课的感染力。有效的手势可以帮助内训师更好地传达信息,而微笑则能够拉近与学员之间的距离。此外,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运用“丹田发声”,以保证声音的清晰度和感染力。
通过逻辑架构搭建,内训师可以使授课内容更具条理性,帮助学员理解和记忆。同时,内训师应善于运用故事的力量,通过生动的案例来引发学员的共鸣,使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
对于内训师而言,控场能力至关重要。内训师应学会运用手掌控制法、气场提升法等技巧,以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同时,内训师还需要掌握有效的提问技巧,以引导学员思考,激发他们的参与感。
通过互动控场法则,内训师能够更好地与学员建立联系,提升课堂的参与度。此外,内训师还应关注学员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策略,以确保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TTT培训为内训师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学习平台,通过专业的课程设计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内训师提升授课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内训师不仅要掌握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控场能力和互动技巧,从而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与应用。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内训师将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促进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授课技巧的内训师,才能真正实现“让学员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带得走”的目标,为企业的培训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