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制造业班组长普遍面临:
· 角色困境:技术骨干转型管理后,陷入“救火式”日常事务,忽视战略目标;
· 效率瓶颈:传统生产模式导致设备利用率低、良品率波动大;
· 团队挑战:90后/00后员工职业认同感弱,跨班组协作阻力多。
本课程通过“精益思维导入+现场管理工具赋能+制造业场景实战”三步法,帮助班组长掌握“目标导向、问题终结、团队激活”的管理方法论。
课程时长:1天(6小时)
授课对象:汽车制造、电子装配、机械加工、化工生产等制造业车间班组长
课程收益
1. 角色认知升级:
· 明确班组长在“生产价值链”中的核心价值,从“技术执行者”转型为“精益推动者”;
· 输出《制造业班组长胜任力雷达图》。
2. 管理工具掌握:
· 掌握“OEE(设备综合效率)分析”、“5S现场管理”、“鱼骨图根因分析法”等工具;
· 输出《班组生产效率改善提案》《设备点检表》。
3. 实战能力提升:
· 通过“生产线突发停机”、“员工操作不规范引发的质量事故”等场景演练,提升危机响应、员工辅导能力;
· 输出《班组管理改进路线图》。
4. 行业适配性:
· 覆盖冲压、焊接、装配、质检等全生产环节案例。
课程特色
1. 强现场感:
· 采用“车间实地沙盘模拟”(如设备故障抢修),强化问题解决能力;
· 提供“班组长决策树”工具,应对“员工违规操作”等高频冲突。
2. 工具即生产力:
· 每模块配套“一页纸工具卡”(如《5S检查清单》),可直接应用于产线现场;
· 结合“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MES)”完成数据分析任务。
3. 成果可视化:
· 最终产出《个人管理能力成长报告》(含3个月行动计划)。
课程大纲:
模块一:制造业班组长角色认知与定位
1.1 从技术工人到管理者的思维转型
· 理论工具:管理者四象限(技术深度 vs 管理广度)、“双环学习”模型;
· 行业案例:某汽车工厂技术员因过度干预设备维修延误整体生产进度;
· 演练任务:分析“员工拒绝执行标准化作业”事件,制定管理者应对策略。
成果输出:《制造业班组长能力评估表》
1.2 班组长的三大核心价值
· 理论工具:“价值链贡献分析法”(识别降本增效点)、“全员改善文化”建设;
· 行业案例:某家电企业通过“班组长提案制度”年节省成本超500万元;
· 演练任务:设计“向上管理:申请引入自动化设备”的沟通方案。
成果输出:《班组价值定位说明书》
模块二:制造团队建设与现场管理
2.1 团队凝聚力与员工激励
· 理论工具:“马斯洛需求迁移模型”(安全需求→尊重需求)、“积分制绩效管理”;
· 行业案例:某机械加工厂通过“技能比武+带徒津贴”机制降低员工流失率;
· 演练任务:为“新员工因操作失误被批评”设计情绪疏导方案。
成果输出:《团队需求优先级矩阵》
2.2 现场冲突与标准化落地
· 理论工具:“红牌作战法”(现场问题可视化)、“防错机制(Poka-Yoke)”设计;
· 行业案例:某食品加工厂通过“设备防呆装置”减少人为操作错误;
· 演练任务:模拟“两名员工争夺同一工位”场景,协调双方达成共识。
成果输出:《现场问题整改清单》
模块三:制造工作计划制定与执行
3.1 生产计划拆解与排班优化
· 理论工具:“甘特图+负荷平衡法”、“动态排班算法”;
· 行业案例:某电子厂通过“多技能工培养”实现淡旺季人力灵活调配;
· 演练任务:将“月度产量提升15%”目标拆解为可执行的班组任务清单。
成果输出:《周生产计划甘特图》
3.2 设备维护与质量控制
· 理论工具:“TPM(全员生产维护)”、“SPC(统计过程控制)”;
· 行业案例:某化工企业通过“设备预防性保养计划”将故障停机率降低60%;
· 演练任务:模拟“供应商原材料不合格”场景,制定应急调整方案。
成果输出:《设备维护优先级矩阵》
模块四:工作任务指派与绩效管理
4.1 生产任务科学指派
· 理论工具:“技能矩阵图”(员工能力 vs 任务难度)、“弹性授权模型”;
· 行业案例:某注塑工厂通过“任务认领制”提升新人参与度;
· 演练任务:针对“全组缺乏多技能工”现状,优化任务分配策略。
成果输出:《岗位技能匹配表》
4.2 绩效反馈与改进
· 理论工具:“OPL单点课”(经验共享机制)、“PDCA循环”;
· 行业案例:某钢铁企业通过“质量红黑榜”制度将次品率降至0.5%以下;
· 演练任务:针对“员工连续三天未达标”问题,设计改进型绩效面谈话术。
成果输出:《员工改进计划表》